設全民醫保制度? 施家倫、宋碧琪提辯論動議

資料圖片

直選議員施家倫、宋碧琪向立法會提出辯題為「應否設立全民醫保制度,保障居民醫療權益?」的辯論動議。2名議員在理由陳述中指出,長期以來,坊間對本澳醫療系統嚴重缺乏信心,現有醫療服務質素及設施條件,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例如輪候時間長、專科水平不達標等,令居民信心盡失,寧願自費,也要赴外就醫。

他們亦指出,長者、兒童等少數群體,有免費醫療保障,而其餘大多市民,不想他日承擔龐大醫療開支,只有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一途。但商業保險並非人人負擔得起,實際上不少人處於醫保真空狀態,若不幸彌患嚴重疾病,對個人及家庭的經濟衝擊可想而知。而政府以「妥善醫療,預防優先」作為醫療衛生理念,強調強化初級衛生保健服務。近年透過推行醫療券等措施,減輕了病患部分經濟負擔。但畢竟醫療券只是一個短期性臨時措施,額度明顯不足,作用杯水車薪。如何確保市民不因經濟問題耽誤治療,值得深思。

施家倫、宋碧琪認為,推行全民醫療保險制度,是世界許多國家地區的通行做法。10多年來,政府在醫療資源的投入,由1999年的12.3億元,增至2017年的72億,證明本澳籌設全民醫保有一定財政基礎。同時英國、法國、俄羅斯、新加坡及台灣等,都已立法全民醫保,這些國家及地區的豐富及成熟的經驗能供本澳借鑑,為建設制度打下基礎。

他們亦認為,參考其他國家地區經驗,雖然設立全民醫保模式各有不同,主要都是按照自願原則,由政府為居民開立醫療保險賬戶,恆常供款形式、比例等具體事項由政府和社會共同討論決定。參保人生病住院,需要動用醫保賬戶時候,居民可以自由參選使用醫保賬戶覆蓋的私人或公營醫療機構,甚至臨近地區直接就醫,都可以按照一定標準,足額報銷相應醫療費用,有助降低個人醫療所產生經濟風險,同時可以平衡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就診壓力。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