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傑:望可駐場 安心創作

行政總監李俊傑指,戲劇農莊過去十年皆在工業大廈進駐。

行政總監李俊傑指,戲劇農莊過去十年皆在工業大廈進駐。

演出場地、資源難求,為獨立創作者更是。為此,現時戲劇農莊的「黑盒劇場演出計劃」會徵集一些建議書,「可能有些人沒條件申請資助,但又很想搞演出,我們就為他們提供空間,技術支援,甚至資源去實踐。」過去十年皆在工業大廈進駐,行政總監李俊傑舉例指,2016年第27屆澳門藝術節的本地演出《賞味期限》舞蹈劇場,2014年就曾於戲劇農莊的黑盒劇場演出。「這就是一個平台,讓大家去展示他們的作品。在一個細細的地方,讓他們做實踐、實驗,令更多人看到他們的作品,他們就有機會上大的平台。」

由社區中心至古蹟、商廈到工廈

創團17年,戲劇農莊的「遷徙」經歷,大約反映了澳門演出空間的多樣性與限制。成立於2000年,是本地一非牟利職業劇團,「全職就需要有辦公的地方。」李俊傑指,劇團開始時曾於進駐祐漢街市社區中心、婆仔屋及綜藝館,但上述地點都因民署及仁慈堂先後收回場地未能長久進駐,於是2003至2004年左右,劇團搬至商廈,地方約800呎。由於地方有限,亦欠缺資助,該空間只能作為辦公室及簡單排練用途,未能用作演出,劇團要表演就要另外租用場地。

2006年,澳門因賭權開放後經濟飛升,業主大幅加租3倍,加上劇團開始發展,地方不足,戲劇農莊決定搬到工廈,「樓底高、空間大、租金平。」2014年,被加租100%,2016年,再被加租80%,劇團於是搬到另一處地方較小的工廈單位。

自搬到工廈,李俊傑表示,藝團亦有考慮防火安全。他指,過去在工業大廈演出時,曾有位任職消防員的觀眾提醒他要注意,如要準備滅火筒、控制人數等。「有人間公司,他介紹的,定期會幫我們檢查,如滅火筒有沒有過期,幫我們更換。」

最終仍留在工廈,李俊傑解釋是因為商廈租金昂貴,空間亦不及工廈。「商廈樓底普遍矮過工廈。而且畢竟我們是戲劇表演團體,會有很多佈景、器材等,商廈未必有如此大的貨𨋢。」另外商廈或有出入時間管制,工廈相對寬鬆,「而且商廈不能吵,上工作坊或演出或會有影響。」

最終仍留在工廈,李俊傑解釋是因為商廈租金昂貴,空間亦不及工廈。「商廈樓底普遍矮過工廈。而且畢竟我們是戲劇表演團體,會有很多佈景、器材等,商廈未必有如此大的貨𨋢。」

最終仍留在工廈,李俊傑解釋是因為商廈租金昂貴,空間亦不及工廈。「商廈樓底普遍矮過工廈。而且畢竟我們是戲劇表演團體,會有很多佈景、器材等,商廈未必有如此大的貨𨋢。」

望可駐場 安心創作

他指,現時的純商業樓宇根本不適合做演出。「大型的商場是商業樓宇,但錢是一個問題。為我們來說太貴。」對於政府曾表示正努力開設表演場地,如海事工房、文化中心黑盒劇場等,「當然是好消息,但說了很久,動也未動。有些則一直空置了,像塔石玻璃屋。」他坦言,即使政府興建了場地,如政府沒政策讓他們進駐,「純粹能能租場在那表演,解決不了我們的困難。就算我們在外租場排練了,辦公的地方呢?倉貯的地方呢?」

常到香港演出的李俊傑舉例,香港一些劇團可進駐舊建築,如「前進進」在牛棚(香港戰前牛隻屠房),「九大藝團」之一的中英劇團辦公室則是一座古舊的紅磚屋。翻查資料,該建築在英治時期,曾經一度成為英軍醫院所在,早於1987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確認為二級歷史建築物,並於2009年改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同時,香港有「場地伙伴計劃」,即讓演藝場地與演藝團體/機構建立伙伴關係,以提升場地及伙伴團體的藝術形象和特色、擴大觀眾層面、善用現有設施、制訂以場地為本的市場策略、促進藝術贊助、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藝術發展及推動表演藝術在社區發展,以三年為一度,現已是第三輪,共有20個包含不同藝術形式的演藝團體及聯盟獲選為康文署12個演藝場地的場地伙伴。場地伙伴可獲優先訂租場地設施、免費工作間、額外宣傳安排和籌辦活動的部份節目費,以供支付製作、宣傳、職員和行政費用。

「一個穩定的地方,足夠的資源,令他們的編制較齊整,大家就可以盡全力安心去發展藝術創作。」

「現在戲劇農莊只是煩搬來搬去,我今年不知明年事,無形中是在倒退。」

藝團共用場地促交流合作

李俊傑認為,如藝團能進駐這些空間,一些有經驗的藝團可協助營運,「只要給他們場地,一些資源上的支持,他們就會替你營運,你不用再擔心甚麼。甚至你不滿這團的表現,你可換別的團體駐場。」而一些後起之秀可先進駐場地較小的地方,做一些小型實驗性的演出,再逐步逐步成長至進駐在文化中心。「我們沒資源去商廈搞劇場,商廈亦不理想,我們更沒能力建一個賭場,也沒理由進駐賭場。」

「其實多年來我頗想念那時期那地方(婆仔屋),因為當時不少藝團也在那。」他表示,一個藝團未必能365日用盡某空間,故可以幾個藝團共用,藝團之間會有不少交流,繼而合作,在婆仔屋期間他們亦曾經演出。「大家可編排好,共用劇場做表演,共享資源,甚至佈景道具,大家可以共用。」又提到,倉貯亦是他們煩惱的地方之一,「我們以前有空間,貯得較多,頗多藝團、大學或中學的表演團隊找我們租借物品。現在少了,眼白白丟掉,不環保,又浪費錢,如有空間可以貯蓄物品,這些物品可以很善用,也可維持我們一些收入。」

「這是真真正正將我們推到文創產業。現在我們怎產業?我們都生存不了。」

望放寬工廈 支持文創產業化

李俊傑指,工廈條例本身是多年前,當時代變遷,工業末落不少了,工廈要不就整幢重建,「或者會否可放寬一些條例,令大家更善用工廈?我們發展了這麼多年,是有效的,大家真的願意來工廠大廈看演出,我們有很多數據。」而如果硬性執行,藝團連進駐排練亦未必可以,「我估計到時又空了很多工廈。」

坦言心灰,李俊傑認為如果政府有心支持藝團發展,可先了解現時藝團在工廈的狀況及數據,「會見到他們的活躍程度,還有觀眾量,看到觀眾的支持程度、普及程度。」如是防火、安全問題,藝團可在能力範圍內配合,「起碼不是完全一刀切,只能夠工業用途。」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