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鴿吹襲,澳門低窪地區水浸嚴重,更奪去多條人命。說好的「內港擋潮閘」到2018下半年仍是沒影。土木及結構工程博士黃燦光認為,澳門缺乏防洪措施,提議建造堤壩防洪。
填海推高水位 低窪地區更易水浸
黃燦光是十月初五街老店黃枝記的後人,亦是土木及結構工程博士,曾參與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珠海段斜拉橋和引橋設計、香港昂船洲斜拉橋設計及悉尼鐵路橋疲勞分析等等。今次「天鴿」風災,這間內港老店亦因水浸蒙受損失。他表示,近年澳門珠海都大幅填海,海域面積大幅減少2.2倍,灣內水位粗略估計會上升兩倍,加上澳門地勢較低,水一多就會向澳門湧去。他指,小時候即使水浸,也不過及膝,今次風災的水位比人還高,形容澳門防洪措施「政府好似冇做過」。他舉例,海水倒灌時,一般來說水閘應有個活門阻止洪水進入,「但點解冇呢?」
防洪閘到明年仍冇影 提議建堤壩防洪
翻查資料,水浸問已困擾低窪地區的居民及商戶多年。而最少5年前,政府已提出內港水患治理方案。政府發言人陳致平亦曾於災後記者會表示,2015年,土地工務運輸局已委託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展開《澳門內港擋潮閘可行性研究》,建議以灣仔水道口建設擋潮閘,以抵禦風暴潮為主帶來的水患影響,2017年下半年會加快推進重點工作,包括論證擋潮閘的工程規模、技術方案、環境評估、投資預算,以及對關鍵技術問題進行專項研究,爭取在明年下半年提交最終方案,作為下階段設計的依據。
亦即到2018年下半年,內港防洪閘亦未會有影。
黃燦光表示,防洪閘有一定用處,但當遇上江水及海水同時上漲,水無處可溢時,低窪地區仍是難逃水浸一劫,加上閘門可能攔住航道,影響船隻航行,操作或有困難。他提議,在澳門黑沙灣至媽閣建做堤壩,防洪、蓄洪、排洪,堤壩頂可建成公園及休閒海濱長廊,下層可行車或輕軌,全長約6公里,這可由澳門特區決定,無需報請中央或區域合作,至於要多少時間及資源,他表示要先做可行性報告才可知道。「看工程量多大,才可決定所需時間及資源。」有分析認為,這可能將牽涉舊區重整及總體規劃的安排。
地下停車場須有預警
另外,今次水浸亦使多個地下停車場嚴重受損,當中更因水浸停車場而奪去不少人寶貴的生命。有分析指,澳門現有的地下停車場已沒條件加建蓄水池,以聚集積水讓泵機有時間抽走,最近亦有不少討論指是否應繼續容許在低窪地區興建地下停車場。黃燦光認為,地下停車場不是問題,很多城市都在發展地下空間,但怎樣防洪與停車場的管理是問題。「落大雨時有沒有警告系統?把閘關上,叫人別去拿車?」「佢應該有後備電,但唔知點解佢冇。」「地下停車場,一定要有後備電、預警。」
黃:今次係好大教訓
黃燦光又指,過去亦曾向政府提議建堤壩的方案,但可惜得不到回應。「很多好建議他都聽不到,這個建議去年2016年做,他都聽不到。」「政府官員同國內一樣,去啲會議講座(Conference),剪完綵聽完介紹就走,唔會聽落去。」
他認同,澳門習慣了「蓮花寶地」的安穩,對大災難警覺性低,形容今次是澳門很大的教訓,「你唔搞掂啲水,你搏命填海,你水位會越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