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鳥類正減少 欠研究欠詳情 原因難尋

根據《環境統計2016》,本地鳥類品種正在減少。

根據《環境統計2016》,本地鳥類品種正在減少。

《環境統計2016》另一個令人關注的數字,是本地鳥類品種正在減少。而根據2017年《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留在澳門過冬的有44隻,比2015年環保局公佈的數字少19隻。

民署由2013年冬季開始與環境保護局及澳門鳥會合作,參與香港鳥會主導之各項鳥類調查工作,包括《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而根據2017年1月13至15日進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全球普查錄得3941隻,較去年的3356隻多了585隻,上升了17.4%,留在澳門過冬的則有44隻。翻查資料,環保局曾於2015年2月表示,該年1月在澳門錄得63隻黑臉琵鷺,2014年亦有60隻,即在全球黑臉琵鷺數目正在上升時,來澳過冬的黑臉琵鷺數目正在減少。

本澳錄得來澳度冬的黑臉琵鷺 44隻,數字比2015年有所減少。

本澳錄得來澳度冬的黑臉琵鷺 44隻,數字比2015年有所減少。©民政總署

對此,SAMSON認為原因眾多,暫時難下定論。他推測,當中可能關乎調查選點,亦可能與濕地環境改變有關。至於雀鳥種類減少,SAMSON指,《環境統計2016》的資訊太少,亦難下定論。

戴勝 ©網上圖片

戴勝 ©網上圖片

「種類少了,要看是哪類雀鳥。雀鳥一般分兩大類:林鳥跟水鳥。如我們只知道數字有問題,但不知道是林鳥還是水鳥有問題,其實無從得知發生了甚麼事。林鳥有問題代表樹林有事、樹有事。水鳥有問題,就與濕地有關。只有籠統數字,難以了解是怎麼回事,不是黑臉琵鷺一個數字就足以解釋。如政府可公開一些其他數字,大家會較容易分析。」

他又指,澳門雖是城市,但其實有不少有趣的雀鳥與我們一同生活。當中除了一些知名水鳥如黑臉琵鷺,還有不少林鳥,例如戴勝、噪鵑等。「噪鵑很難看見,但聲音很吵,這聲音也伴着不少學生哥一大早一起上學,所以,很多鳥類正跟我們共享一個城市。」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噪鵑 ©網上圖片

噪鵑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