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星消亡之前,一起讀繪本

書是生活的必需品 藝文爛鬼樓

文:黃詠思

網址:https://aamacau.com/?p=39406

時間:2017年05月2日 17:17

網上流傳著,由於地球和宇宙各個星體之間相距甚遠,得以光年計算,我們用肉眼觀測到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可能早就在數百萬年前死掉。雖然不少天文學家已推翻此說法,不過有關死亡,或許就像這麼一回事,像是存在,又不存在。

隨著進入不同的認知發展階段,小孩對「死亡」抱持不一的概念,家長要怎樣描述「死亡」?一朵快要枯萎的花、一隻受傷的小鳥,甚至患重病的老人即將要走生命最後的路,都令人不得不觸及這「死亡」。大人避而不談,也許只因連他們也不曉得如何面對它,最常聽到不外乎以「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旅行」或「睡著了」等善意謊言或委婉說法輕輕帶過,然而卻迫使自己從分離的創傷中抽離,沒法好好疏導情緒。那些星星之光像是不存在的逝者,在遙遠的地方發亮,其中的意義又是甚麼?繪本正好打開課題大門,以溫柔又富趣味的方式展示甚麼是生老病死,讓家長與小孩一同談論它,坦然地面對它。

死神和幽靈並不可怕

日本繪本作家信實的《媽媽變成鬼了!》故事講述媽媽因車禍喪生,變成鬼魂,因不捨得四歲的兒子小康而飄回家,還聽到他跟奶奶說「我忘記媽媽幾歲,所以向大家說她65歲」和「我對媽媽撒了大概100次謊」等教人哭笑不得的話。人終將一死,媽媽帶小康飄到室外,看到滿街都是幽靈。小康問媽媽,生命中有活著真好的事嗎?她說,是生了小康。人鬼不禁相擁而哭,溫馨感人的結尾帶出不只是死亡的課題,而是媽媽學習放手,兒子學習獨立。作者另一談獨立和成長的新作《新手駕駛 巴士弟弟》也加入鬼魂角色,打破禁忌。換個角度看,死亡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瑞士兒童書作家于爾克 ‧ 舒比格(Jürg Schubiger)的《只要快樂,不要哭泣,可以嗎?》也描繪「死神」的模樣,由德國插畫家蘿特勞特 ‧ 蘇珊娜 ‧ 貝爾納(Rotraut Susanne Berner)操刀,以繽紛的色彩一洗「死神」可怕的壞印象。死神到訪一個快樂又美好的村莊,卻不小心令村民跌一跤,弄得頭破血流;又讓村裡的小男孩葬身火海。他看著男孩的遺體流起淚來,不明白,為甚麼他的存在讓人痛苦。我們總不能只接受快樂而拒絕傷心、憤怒和內疚,只有經歷和感受內在的情緒,人才得以完整。「死神」讓村民認識了甚麼是悲傷、安慰和同理心,更珍惜與家人和朋友的相處時光。

《只要快樂,不要哭泣,可以嗎?》的「死神」(大影文化出版)

《只要快樂,不要哭泣,可以嗎?》的「死神」(大影文化出版)

 

面對死亡,如何活在當下?

日本繪本作家長谷川義史收起一貫的幽默,《天國的爸爸》以直白的方式訴說對亡父的思念。童稚的畫風卻帶著淡淡的沉鬱,男孩在給爸爸的信中寫道:「不知道是做了甚麼壞事,你記得嗎?有一次你揍了我的頭,就只有那一次而已。雖然當時很痛,不過現在我覺得如果當然能讓你再多揍一拳,該有多好。」繪本中沒有著墨爸爸為甚麼會死,死亡是甚麼,只是輕描淡寫過往一同生活的點滴,包括在街上偶然遇上爸爸的一幕,記憶帶給他快樂和傷感,最後男孩告訴爸爸,自己跟家人一切安好。

談論死亡,不一定沉重,死亡也可以令人思考如何好好地過活。另一位日本繪本鬼才吉竹伸介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爺爺的天堂筆記本》示範如何輕鬆又坦白地跟小孩談論死亡。小男孩在爺爺的遺物中,找到一本筆記本,筆記裡記錄了死後的計劃、天堂和神明的模樣、去天堂的裝扮、建一座怎麼樣的墳墓、守護在世家人的方式等等,當中不少奇想令人忍俊不禁,如帶甚麼見面禮給神明、各種搞怪造型的墳墓狂想和變成生活用品守護至親等,不說還以為爺爺準備去主題公園玩!男孩疑惑,爺爺對於死亡,是期待還是害怕?可惜再也不知道他的想法。漸漸,他也思考自己的《死掉之後該怎麼辦呢?》筆記,還開始想《活著的時候要怎麼辦?》。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守護家人的方法:變成蘋果、月亮、結痂,甚至是紙巾來守護他們(吉竹伸介《爺爺的天堂筆記本》。三采出版。)

守護家人的方法:變成蘋果、月亮、結痂,甚至是紙巾來守護他們(吉竹伸介《爺爺的天堂筆記本》。三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