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碗在歷史、文化、建築上到底多有價值,之前已有多名論者說過,在此不贅。政府在毫無規劃之下、在沒有理據說明船廠結構危險下拆卸船廠,這些說法同樣已經見諸各大報章,也不贅。這裡只想介紹些例子,諷刺一下政府愚昧無知的公眾安全論(如果那些人良心還在的話,不過大概是沒有,不然新聞稿不會反來覆去三幅被)。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有一個著名景點叫瓦薩號沉船博物館(Vasa Museum)。裡面展出一艘於1625年建造的戰船「瓦薩號」(Vasa),它於1628年首航後幾分鐘沉沒,整整過了333年,即1961年,才從港口被費盡周折地打撈起來。然而今年旅客們見到的,幾乎都是船原本的模樣。原因是什麼?是當地政府不遺餘力的保育,比如噴大量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來代替木材裡的水分子,以阻止其腐爛,連續噴足17年!現在政府仍在持續以各種方式保護和修復,據說已花費超過1800萬瑞典克朗在有關項目上。
數字驚人嗎?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瓦薩博物館現在已經是北歐遊客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每年接待近120萬旅客,按照每人130瑞典克朗的門票來計算,光門票收益已達1億5千多萬。可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如果予以妥善保存,其發揮的效益是遠遠超出想像的,旅遊、經濟受惠,歷史、文化、藝術得以發揚光大,人民的向心力更強,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之前關注組有介紹過日本廣島的嚴島神社,自日本平安時期末年的1168年始建,800多年的時間,以木結構建於海灣上,著名的大鳥居只有在退潮時才能看見基礎部分,大部分時間被海水浸泡。說明只要有適當維護,長時間維持木結構建築在濱海地區是可行的。嚴島神社是日本三景之一,每年約有300萬觀光人次,價值與效益同樣巨大。
上述兩個地方,都可謂城市的最佳名片,讓所在城市變得更有魅力、更具內涵。澳門政府呢?有團體呼籲把極具價值的「澳門號」三桅帆船運回本澳,置於荔枝碗,讓彼此價值相得益彰,可是譚司卻說什麼「好貴」、「重新造一隻仲抵」,可見目光之短。莫講意義無價,即使有價,富得流油的澳門付不起嗎?這裡飯局1億、那裡圖書館9億,拖了10年的望廈社屋和體育館還要多花18億,輕軌還不知條數點計……這些公帑倒是花得毫不心痛!現在在荔枝碗事件上,政府更是「保育」兩字都不敢提起!
政府要拆荔枝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花公帑營運的官媒澳廣視,該重視時輕輕略過報道,政府出動清拆時就頭條訪問支持拆的居民。如此的政府,如此的媒體環境,還寄望什麼?贏得什麼還不知道,但是輸掉歷史文化、輸掉創新旅遊經濟、輸掉道理、輸掉公義、輸掉民心,卻是再也肯定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