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論壇」探討本澳環保政策,有市民發言時表示,環保局的工作只有「研究、建議、提倡、推廣,但是罰則呢?執法呢?」批評環保局是「無牙鵪鶉」,「點解疊石塘山咁難去守護?文化局有權不用,環保局又稱無權干預,咁環保局仲要嚟做咩呢?」另外,環保局拒絕應邀派員出席節目亦惹來批評,「究竟我哋既政府,運輸工務司係咪默許佢地唔作為,唔出席,唔答我哋既問題?」
立法議員李靜儀則形容澳門的環保政策是「遍地開花,苦候結果」。政府一直做了很多諮詢、研究,卻一直無法落實政策。例如膠袋、建築廢料徵費等等政策已經討論多年,亦不見社會有什麼反對意見,但政府就是一直無法推出政策。
李靜儀批評,政府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多年,但一直未見成效,政府亦沒有推出足夠的便民措施,例如現時要回收電池等電子垃圾,需要市民親自將其送到焚化中心或環保局,「點解唔可以在社區設置回收箱,提高便民性?」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雷民強表示,本澳的垃圾分類回收種類較少,環保產業發展慢需要政府制訂政策扶持,令回收的廢物能有價值,同時把環保成本降至最低。他又指出,澳門垃圾量不斷增加,垃圾焚化中心每日面對好大的壓力。雖然政府正進行擴建優化,但短期內都無法完成工程,源頭減廢刻不容緩。
雷民強認為,澳門產生最多垃圾的源頭是博企餐飲場所,他稱有業界人士反映,博企餐飲垃圾有數十車之外,「係幾十條街的總量」。要處理這些垃圾和廚餘需要成本,不應由政府埋單,應該要產出者自行承擔。他說,政府應趁賭牌續期時,要考慮到上述問題,讓博企增加產出垃圾的成本,從而減少垃圾量,「否則澳門再起十個焚化爐都唔係長遠的措施。」
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理事長高律夫表示,要落實環保政策往往涉及跨部門的工作,若果政府各部門一直都是各自為政,環保相關的法律就永遠都無法出台。他認為,要做到「源頭減廢」需要政府持續做宣傳工作,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唔係賣下電視廣告,或者一年裡面做幾場騷就算數,而是應該持之以恆咁去做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