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繋全澳市民的「小學教育基本學力要求」在沒有公開諮詢和備受爭議的情況下強行推出,指引設定過於細緻、要求繁瑣,與所謂「全面均衡」的目標相違背。教學課程改革的原意應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這樣將會導致學校為了達標,教師為應付基本學力的苛求,忙於教案的編寫,而忽略對學生的關懷。校本生本最後只剩下基力指標為本,老師淪為填寫報告和教學的機器,學生則變成填鴨式愛國教育下的犠牲品。
若過份強調要遵從有關法規,只會削弱學校課程自主性。全澳77所實行本地學制的公立私立學校都有所不同,如果真的是一刀切或根據現時的基本學力要求,將會嚴重影響學校本身的特色和辦學理念,失去行之有效的私校自主。
在基力附件一「課程目標」第五條: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繁體字及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的規範漢字的能力。過早要求小學生學習簡體字,將對學生理解字形、讀音、意義造成混淆 (如「纖」﹝合口﹞, 簡體「纤」, 使讀音容易混淆。)。第七條更無視本澳大部分居民以粵語為母語的實況,強迫小學生學習普通話,意圖為普教中鋪路,加重小學階段的教與學負擔。
又以小學基本學力要求附件八「品德及公民」為例,當中同時提及「熱愛澳門,關心澳門的變化和發展。」、「知道中國發展的重大成就,並為此感到自豪」,培養價值、人生觀等相關目標及範疇根本無法定義,過於廣泛的指引只會失去要點及目標,試問「愛國愛澳」要如何才可達標?
「小學教育基本學力要求」十二份附件,合共包括64個學習範疇,1179項學力要求,強制一至三年級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5萬字,四至六年級課外閱讀量不少於80萬字。如此沈重負擔,教青局若繼續一意孤行、閉門造車,不檢討和放寬教學批示,與社會民間共謀對策,「小學教育基本學力要求」最終只會淪為澳版TSA!
澳門青年動力
201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