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認知及了解

藝文爛鬼樓 藝術教育

文:張少鵬(投稿)

網址:https://aamacau.com/?p=28270

時間:2016年03月16日 0:00

日前,澳門管樂協會主辦了「梁沛琴巴松管獨奏音樂會」。對於管樂協會而言,為學成歸來的本地音樂學子們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已經成為了一個傳統。畢竟,支持及鼓勵本地學生投身進入音樂專業的道路並不容易。演出者包括巴松管獨奏梁沛琴及鋼琴伴奏的葉雅緻,曲目包括了韋華弟(Antonio Vivaldi)G大調巴松管協奏曲(作品493)、艾爾加(Edward Elgar)的浪漫曲(作品62)、湯斯曼(Alexander Tansman)的巴松管組曲、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的F大調巴松管協奏曲(作品75)及波札(Eugene Bozza)的宣敘調、西西里舞曲及回旋曲。對於以巴松管作為獨奏樂器演出,相對並不容易。主要在於低音樂器在樂團、室內樂之中常以低音伴奏的形式出現,甚少演奏主要旋律,但低音聲部的樂器更像是強大的後盾,為旋律演奏者營造最美麗的宮殿,讓舞者能在華麗的舞廳之中翩然起舞。音樂會之中,曲目的表現中規中矩,雖未有極其振奮人心的觸動之感,總體而言,演出的水平亦是獲得肯定的。畢竟,成為一位音樂家的路,並不是以完成學業便能冠以專家之號,但可以肯定音樂將伴隨樂者的一生。相信更多的機遇將造就更多的歷練,為樂者提供更多磨練的機會,增進其演奏能力。

DSC06024

音樂的理解及認知並不是一蹴而就,現時仍有不少聽眾對音樂的理解存有不少的誤區,比如認為演奏者演繹困難的作品便等同於具有音樂造詣,為高水準的音樂家。然而音樂的感染力及謂之繞樑三日之音,並不在於樂曲的複雜程度(不少二十世紀的新音樂很多時候更難以被人理解,其複雜程度不言而喻),音樂藝術本身重要之處更在於其表現力的體現。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島村(Arthur P. Shimamura)教授所指,藝術的理解在於本身所認知的事實(factual knowledge),包括對於世界、文化、個人經驗、甚至在於藝術創作過程的了解。由此,所說明的SKE模式(感知Sensation、知識Knowledge及情感Emotion)便真實體現了人類所接觸藝術的經驗。對於不甚了解音樂藝術者,讓其能夠接觸並且理解藝術的方式,必然是透過藝術教育作為最強大的後盾。回歸以上之問題,聽眾誤以演繹困難的作品視為懂得音樂,明顯是缺乏適切對藝術的認知,畢竟藝術發展更着重的是對藝術的理解、認知以及欣賞。

澳門在博彩業稍為回緩的情況下,現時所提倡的產業平衡,讓各行各業有更多發展空間的探討,對於整體經濟多元發展相對有利。即使對於利益所得者獲得資源有所削減,但對於整體行業的發展,仍能造就資源擴散至其他層面,亦有利人資分散。梁沛琴所選擇的道路是以音樂為其發展方向,若然市場經濟單一,只要求低技術高薪酬的職位,專業並不獲得尊重,又如何吸引學生走向追求更高、更新、更多元化的發展方向,最終只會抺殺其他行業的發展,尤以藝術行業的發展對比其他行業有着更大的困難。基於本土教育對於藝術欣賞力仍舊不足,願意欣賞藝術的人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藝術消費支援本地演出前路的發展仍具有不少的阻礙。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Screen Shot 2016-03-16 at 01.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