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非現實現 Mirage」談非常非主流的電子音樂

一年一度的「澳門藝穗節」又悄悄地舉行了!今年又有一場電子音樂饗宴「 非現實現 Mirage」,適合本澳電子樂迷的胃口,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搞Crossover及工作坊,將世界嶄新的音樂藝術呈現給本澳大眾。然而,市民普遍對音樂的認識只有廖廖幾種:一般認為主流的是古典及流行音樂,非主流的是搖滾及爵士,就只有這麼多,故此,在本地推動電子音樂應有一定難度。藉著這次機會,我們跟「非現實現 Mirage」的搞手Terence及Mandy,做了一次深入訪談。

非現實現 Mirage

非現實現 Mirage

蘇麗欣
Terence, Mandy

可否簡單地介紹一下「非現實現 Mirage – 多媒體音樂節目」?

一般多媒體或一些實驗音樂及視覺藝術,大眾都會覺得很難明白和不易接近。《非現實現》旨在推動實驗音樂及視覺藝術,並讓公眾進行互動,以深入淺出的方法把觀眾帶入這個領域,可以親身接觸或投入其中參與。展覽希望讓參與觀眾體驗不同的視覺及聽覺的互動空間,展出的作品相對比較有遊戲性和易懂,觀眾更可以在操作互動的藝術裝置過程中了解其創作以及共同創作。工作坊可以讓參與者有更深入了解和學習,而音樂會則是一個專業的showcase,讓觀眾欣賞及了解各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如何運用不同技巧。

今年的音樂會好像比較多港澳crossover,合作單位定有過人之處,你們才安排他們作Crossover,殺亞仁(澳門) X 初(香港),以及 Lobo(澳門) X 鼠(香港),是什麼因素令你們促成他們這兩組單位的合作?

今年我們希望嘗試一些 crossover 的演出, 令港澳的音樂人有更深入的交流和切磋,亦希望可以製造一些大家都「估唔到」的音樂,因單獨一個演出者或一隊 band,多多少少都有一個已定的風格和設定,所以我們今次大膽邀請了幾位音樂人 crossover。其實並非每位 artist 都會願意嘗試,但這個實驗的過程以及連 artist 本身都未必估計到的效果,相信是非常值得嘗試的,我們希望可以啟發到artist及觀眾,進一步想想其實可以如何嘗試組合和變化,令事情更有趣和創新。

活躍港澳的殺亞仁 Saiyan是澳門的電子音樂人/DJ,他著名於 Drum n Bass 樂風,這幾年他在音樂上不斷作新的嘗試,涉足更多不同風格的電音。幾個月前他參與了一個與香港 artist Hakgwai (黑鬼,香港民族樂玩者,著名的 Busker)合作的演出,效果出奇地好,對於電子樂及民族樂愛好者來說都是一個驚喜,促使了殺亞仁想在這方面作進一步嘗試的想法,這次找到了hakgwai的好友,另一位香港著名的Busker/民族樂玩者,口弦/Handpan達人初,一起於澳門演出。

另一個組合是澳門著名的音樂人 Lobo。Lobo是一位我們很欣賞的澳門音樂人,他懂得很多樂器,而且喜歡鑽研其不同的可能性,希望將之發揮到極限,而來自香港的 Mouse Fx 是 Sensi Lion 靈魂人物,亦是廣東 Reggae 第一人,他獨特的唱腔和讓人反思的歌詞,配合 Lobo 的音樂相信會相當有趣。

你們認為,這樣的不同地域、不同風格、或甚至會有不同意見的音樂單位走在一起Crossover合作,對音樂人來說,有什麼困難之處?有哪些好處?

單獨創作可以很個人,Crossover 講求互動,需要了解另一位 artist 的音樂和個人特性,再嘗試如何與他人擦出火花,要顧及別人與自己的音樂如何相容相輔相成,困難之處在於初期的觀察和摸索,好處是有一個互相學習、交流及啟發的機會,創作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這些刺激會更有助以後的創作和尋求突破。

今次音樂會的一大亮點,是邀請到有「中國電子音樂科學家」之稱的孟奇老師來澳演出及舉辦工作坊,在澳門來說是首次!可否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孟奇老師,以及這個工作坊?

來自北京的孟奇是國內著名的電子樂藝術家,亦是電子樂器設計師和大學老師。

是國內少數的 Synth Machine 創造者。他很著重樂器與演出者之間的製作關係,促使了他設計出不同有趣獨特的樂器。他已經為很多國內外的音樂人製作獨一的 synth machine,一個電子音樂人可以擁有為自己而設計,單單屬於自己的樂器和聲音,和它一起創作,實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孟奇老師在國內很多著名的藝術/音樂學院開設工作坊和講座,今次的工作坊中,他會教大家親手做一個自家設計的手擕式synth machine,他亦會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心得,實在是很難得的機會。

你們辦這類型音樂活動,算是非常非主流了,澳門近這十年,偶而也有舉辦一些非主流的音樂會,那麼你們認為,現在澳門的聽眾,在聽音樂方面接受程度如何?你們有什麼期望?

其實所謂主流非主流都是相對而非絕對的,亦是會隨時間和人而改變的,最主要還是自己是否喜歡和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我們很享受自己做的事,為當中演出者的音樂而自豪,想更多人認識和欣賞他們。是否主流對我們並非重要,即使有天電子音樂在澳門成為「主流」,我們還是我們吧,我們也不反對「主流」音樂,只要是好的質素就行,只是我們更喜歡電子音樂。一個城市應能包容不同文化的共存,主流非主流都要有,給人們不同的選擇,這不是更好玩嗎?回想十多年前,我就是去看牛房大量的實驗/電子音樂活動,而對其產生興趣,當年去看的人可能不多,但已經起著很重要的孕育作用。澳門近這十年多了舉辦電音/實驗音樂會,當中有不少是前人的努力引發出來的,經過多年後成為有心的搞手並想推動這類音樂。而政府的資助亦是一個原因,讓大家更易於實現這些事情。

人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會抱懷疑甚至排斥的心情,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網路普及,基本上你已不受限於甚麼地區了,可以限制自己的只是自己的思想吧。我個人覺得其實澳門的聽眾對不同的音樂接受度其實還蠻大的,只是可能他們表達的方式比較內斂,或是未必很熱忱於參與音樂會,作為組織者,當然想更多觀眾參與,但同時我們亦想忠於自己喜歡的音樂藝術。

一個健康的環境是需要多方面的發展和配合,音樂創作人、搞手、觀眾、樂評、傳媒、Music Label、場地等多方配合才成。期望有更多不同範疇的人加入,發展得更完滿、更多可能性、更有趣。

對於這類音樂藝術活動,在籌辦及推廣上,有什麼難度?

很多人會認為這類音樂藝術是很深奧難懂的東西,令他們卻步和不敢去接觸。我們在籌辦上希望可以不同方式和模式去吸引不同層面的觀眾,盡量平衡其深度和廣度,一方面想以較輕鬆的方式令更多初接觸的觀眾也有興趣參與,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更深入的環節,讓已經有研究的觀眾有深層次的探索,讓這類音樂藝術更好的推廣開去。

對今年整個音樂活動有什麼期望?希望市民抱什麼心情來看這個活動?

希望會讓更多人對這類音樂藝術產生興趣,再一點點的發掘下去;希望參與演出的artist 亦會在過程中引發出一些有趣的新想法。我們期望「非現實現」可以是一個持續的活動,一年一年向更完滿的方向發展下去。希望市民持開放的心態來,單純的享受當中的過程,可能它會為你帶來愉快的一天,或者改變你的一生。正如在我們身上所曾發生的一樣。

後記:

我時常聽到人們說:這個時代沒歌好聽;又或是說,只有上世紀的歌才好聽。然而,我總是覺得每個年代都有代表著每個年代的音樂。大伙兒!耳朵不要只是懷緬或停留在某個年代,打開心扉,去聆聽、去接受當代的音樂,有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節目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62580473968387/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