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屋為主經屋為輔?「陪跑」公務員:飢餓行銷越食越餓

2015-10-18 16.01.52
澳門住宅平均成交價近10年升了9.5倍,今年第2季平均呎價超過8,860元。即使如公務員的「鐵飯碗」,自2011年起年年加薪,又有每月2500元房屋津貼,但仍有不少夾心階層大嘆,人工根本追不上樓價升勢,私樓對他們來說一樣是個天文數字。想抽經屋,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夾心家庭比單身人士好一點,但也注定是「陪跑」。

這次也「白跑」一趟的公務員林先生認為,政府一直堅持「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政策,不但與現實需求完全錯配,他形容這種操作等同「飢餓行銷」,故意限制經屋供應,令搶購潮更嚴重,更多人買不到民怨更大。「好多市民收入已經超出社屋上限,政府又不斷推市民申請經屋,但到頭來起的大多是社屋,我都唔知究竟政府想點?」

夾心家庭的尷尬

月薪約3萬的公務員林先生,一對手賺錢養四個人,是典型的夾心階層。生活可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每月除去8千元屋租、生活雜費,想買四正一點的單位,要儲夠錢做首期並不容易。 「有同事係早幾年買了黑沙環廣福祥嘅單位,而家每月供樓嘅錢同我租屋係一樣。」曾經在2010年看中一個170萬的單位,但首期也要40萬,之後因單位未交吉等原因,錯過了上車機會,樓價之後繼續飇升又翻了幾倍。

這次經屋抽籤僧多粥少自然無望,雖然林先生屬於核心家團,理論上比非核心家團(如叔姪、兄弟姐妹等)及個人申請者有優勢,但由於長者及殘疾人士組別有優先權,結果林先生的排名只有1萬8千多,幾乎是在核心家團的隊伍中排包尾。「單單頭兩個組別嘅申請者,已經有7千幾個,遠超過千九個單位,又怎可能抽中?」

僧多粥少 公平從何說起?

林先生認為,分組排序抽籤本意應是要體現公平性,但在現行遊戲規則下,供應量嚴重不足,扼殺了許多非優先核心家團及個人申請者的上樓機會,公平原則已無從說起。即使今次幸運中籤的家庭,不少人無奈抽中一房一廳單位,這更凸顯經屋制度的不合理,「你俾一房一廳佢哋,要嚟都無意思。但放棄今次機會,又唔知要等幾耐先再有,分分鐘又要重新申請,成個制度根本就有問題。」

回復「計分輪候制」還未夠

自新《經屋法》實施後,社會不斷有意見要求政府回復計分輪候制。林先生分析,舊有制度「難聽啲講句就係愈慘愈高分」,政府若照搬舊一套,又不控制人口,只會令新移民和本地居民爭奪公屋資源的矛盾更加嚴重。「新移民經濟環境未必會好,一落到嚟自然就可以高分,咪有得排頭位。」如果不增加經屋供應,其他家團只能繼續無了期等待。

林先生又認為,政府對經屋申請者的資產審查不夠嚴謹,以他所知,以往曾有部分申請者在外地持有物業,但無向政府申報,把關不嚴將令經屋資源無法分配到真正有需要的家庭手上。他認同要恢復計分論候制,令居民輪候有期,但要加強對申請者的資產審查,土生土長的居民亦應有優先權。

早年賤價批地 現在無力收地

對於政府大吐苦水稱無地係手,林先生並不賣帳。他指政府早年不斷將土地賤價批予發展商,但卻沒有監管好使用情況,放任發展商囤積居奇,令土地長年閒置,更間接推高私人樓價。他認為,《基本法》已列明除了依法確認的私有土地,其他土地均屬國家所有,政府早年批出的批租地當中有部分存在瑕疵,有的合法不合理,部分更可能涉及貪腐問題。政府不可能逃避責任,應堅決收回閒置土地,用作興建經屋,才是解決住屋問題的根本。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