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全澳每日平均垃圾量超過1437噸,佔焚化爐處理量83%。環保局回覆《論盡》查詢時承認,根據現時的垃圾增長速度,焚化爐可能提早在2020年之前飽和,意味焚化爐是否擴建,政府和公眾要在未來幾年決定。荒謬的是,工務局竟以「焚化爐並不在新城範圍」,就將擴建因素排除在外,無視其對周邊社區的潛在風險,引用片面的環評報告對外宣稱250米外的E區是安全居住範圍,實在有欺瞞公眾之嫌。
一個全新開發區的總體規劃,只講能住多少人,卻不顧新增人口產生的城市廢物要如何處理。這種低級錯誤猶如一個人只管吃不顧拉,排洩物和毒素積聚,好快玩完!
環保局指,如果將來焚化爐要擴建,會另外再做環評。那為何現在還未有充分評估,工務局已經將E1區劃為居住小區?為何一些可以預知的因素並沒有考慮在內?難道九澳飛灰事件已被忘得一乾二淨?將來的風險,今日主事的官員是否負責得起?還是說繼續見步行步,到將來發現真的有問題 ( E1區肯定不會在2020前建設好) ,再將原來的規劃推翻?不,官員口中的技術辭彙應是「修正」、「微調」,市民看來就只有「兒嬉」二字。
事實上,澳門城市廢物處理設施的運作和監管,基於專業的高牆,資訊透明度相當低,外界一直少有關注,只能等到身體感觀察覺到異樣,才會警惕可能出現問題。無論是曾爆出造假醜聞的焚化爐,長期排放超標的污水廠,還是作為監管部門的環保局,一直令人憂慮和懷疑。
翻查環保局網站的資料,焚化爐尾氣排放的監測數據最近一次更新已是2013年9月,而且只有二噁英及重金屬,即使是做做樣子也未免太過粗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及其他酸性氣體的排放數據完全欠奉。
這次新城環評報告,針對焚化爐排放的污染物只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懸浮粒子(PM10)三項。負責的內地專家指,從官方獲得的排放數據沒有更嚴謹的PM2.5,只有PM10,但環保局回覆我們查詢時,堅稱有關檢測是參照最新的歐盟2000/76/EC指引,「該指引雖未有就PM2.5排放提出要求,但環評報告已就粒徑範圍PM10可吸入懸浮粒子(已涵蓋PM 2.5的量)排放進行評估。」但我們在環保局網站的公開資料中沒法看到這一欄,究竟為何雙方說法不一,環評報告又沒有標出PM2.5的數據,這一些尚待當局釐清。
澳門的垃圾分類聊勝於無,膠袋、電子垃圾、光管、廢舊車軚等,通通運往焚化爐及危險品處理中心一併燃燒。燒完是否眼不見為乾淨?抑或只是將看得到的有形廢棄物,轉化為看不見的有毒危險污染源?每日新增的80立方米有毒飛灰,只能暫存在已爆滿的建築廢料堆區,還有那在空氣中飄散的氣體,是否真的如官方所講安全、達標、人畜無害?
2010年焚化爐營運公司被媒體揭發不當操作,隱瞞焚化爐排放數據超標,有毒飛灰整整三年沒有打包固化,任由其暴露於空氣中。九澳飛灰事件揭發後,當局從沒有承認責任,官員一邊堅稱飛灰「無毒」,一邊全身保護衣才敢踏入飛灰場視察。政府至今尚欠九澳村民和師生一句道歉。衛生局一直否認該區近年多個癌症死亡個案和高發的呼吸道不適癥狀與飛灰有關。
環保局事後承諾採取補救措施,引入獨立第三方檢測尾氣排放,實時發佈監測數據,防範造假事件再次發生。但正如上述所言,多年後外界對這些環境數據的掌握依然十分有限,經歷一次重大事故後,仍看不到局方聘請了哪一家權威機構做檢測,對營運商的監管是否真的公正、到位,只是籠統的重申:「排放符合歐盟標準」。
九澳的人口不過6百,將來新城CDE區至少會住6萬人,市民是否要孤注一擲再賭一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