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來自然做老師──與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小雨的訪談

作為教育工作者,常有前路茫茫之感。學生永遠不盡如人意,教改總在兜兜轉轉。在香港,卻有這麼一所學校,把一切推倒重來。讓教育回到理想主義,不用單一分數衡量學生,鼓勵創造、培養自主,讓學生參與規則的制定,請來大自然老師,修補城市化進程中與野地的疏離。

所以,論盡採訪組來到了香港鄉師自然學校:坐落在屯門麥理浩徑10段出口,被青蔥的山林環繞的學校。走上百來級台階,只見簡樸的校舍和一些快樂的面孔。這一日,學校正舉辦「屯屯好市集」,由學生和家長們策劃的攤位活動,採訪成員和校長小雨,找了個角落,聊了起來。以下便是小雨校長的訪談記錄。

R7217182

R7217244

2015-02-01 13.02.34

鄉師自然學校是一所有生活會議、生活法庭和勞動課的學校。
學校成立於2007年。自然、人本、自主是創校理念,學生共80幾人,有一至六年級及一個學前playgroup。師生都會取一個自然的名字,比如花豹、大白鯊、仙人掌等。

課程編制分為生活科和學科科目。
學科科目又分為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必修科目是中英數,選修科目則每期不同,主要取決於老師和同學,而且會隨年級升高而增加,有烹飪、羽毛球、曲棍球等等。小雨校長曾開過一門《少女週記》,跟幾個高年級的女生圍在一起聊關於成長的心事。同學們也可以不選,意味著他們會有自己的空堂。

生活課包括早晚兩次處理班務的班導師課,還有生活會議和生活法庭、勞動課。生活會議,就是關於學校的大小事務,由學生和老師提議,大家一起討論,比如「可否養兔子」「踩單車的規則」這些問題。生活法庭則重在處理人際之間的糾紛,比如有人看到同學傷害了小動物而告上法庭,也試過全班同學一起告一位同學干擾課堂。庭上有兩名學生法官和一名老師法官,被告、原告輪流陳述,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誤會。通過生活法庭,同學們學習與人相處,人際關係得到調節。另外,一個星期一次的勞動課,同學們會打掃操場樹葉,清潔圖書館,推資源去回收站等。

「家教同盟」── 家校合作是自然學校的傳統。
今天的「屯屯好市集」就是家長幫忙舉辦的,學校和家長是高度合作的拍檔關係,家長可以來擔當選修科的導師。以前就有當過藝人經理人的家長來學校教流行曲,也有學生想要選擇打鼓做畢業專題,我們就請來了會打鼓的家長來指導這位學生。家長也常被邀請來參與義工工作。

畢業要完成一個專題和五日四夜的露營
學校的畢業生要完成兩個任務:一個是畢業專題,另一個是五日四夜的露營。畢業專題可以是口頭報告或書面報告,也有畢業導師。過往曾有一些有趣的專題,例如「電波少年」:帶著20元去機場,所以只能截順風車、撿紙皮、學會沒有錢的生活。今年也有一個學生去台灣踩單車,從台東踩到花蓮。也有同學探討雨傘運動,思考民主與生活。還有同學煮一餐飯給幾十人,並學習如何令食物保持新鮮。學生也可以花上半年畫一幅很大的畫。另外一個任務,就是五日四夜的露營,學生們要自己煮食,自己安排那幾天的生活。

自然學校教育學生,不是為了「達標」,而是為了使學生提升自信心,不被困難打倒、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學校不會急於「操練」他們,而是先幫學生建立自信,也不會告訴學生們怎樣才 「達標」,而是更重視他們的學習過程:是否盡力了,是否擁有一顆愛分享的心。書面報告也沒有字數的規定,最重要是將學習的歷程記下來。人的能力都有差異,我們看重的是每位同學的進步和自信心的提升。

小雨說,教了幾年書,不敢說學生中英數有多好,但學習的自主性並不只是學科的學習,而是在於個人是否足夠堅強,是否不容易被困難打倒,是否對世界保持好奇心,這是自主學習很重要的部分。「我就很有信心告訴你們,鄉師自然學校的教育都做到了。」小雨說。

今年的主題──「愛種糧食」
自然學校強調體驗自然的歷程,鼓勵學生與自然的接觸。「我們每月都有一次戶外學習日,希望學生們通過與大自然的互動,得到感悟。夏天可能會去沙灘、去放風箏,秋天去西貢、粉嶺,或去馬鞍山遠足,高年級同學可能要去青山接受訓練,為畢業露營做準備。不是操練,而是體驗。」

學校裡有個小菜園。今年學校的主題是「愛種糧食」,種植是其中一部分。主題未必會延續全年,而是隨時節改變。比如去年十一月舉辦了「洛神花祭」,除了在校內種洛神花,師生還去農場採收,再用這些洛神花來做果醬、蜜餞。之後會擺攤位,各個攤位拿洛神花做主題,可以是遊戲、食物、洛神花茶檔,也會講洛神花的生長等知識,將教學融入到活動。接下來學生們還會去農場,因為春種快要開始了。

自然學校的各科課堂,有好玩的遊戲教學,也有分層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
「香港有些學校訂立的標準是非常嚴格的,可能二年級要學三年級的知識。但我們認為數學的邏輯發展,每個學生都不同,我自己就曾經經歷過數學的關口,在那個點上,怎麼也弄不明白,之後回頭再看才明白,所以我們不會太早過分的「Push」學生。老師們除了給學生們做數學習題之外,也會玩數學的遊戲,比如猜猜一條banner的長度,這棟樓有多高等,學習一些估算、推理的能力。」小雨說。

對於天賦較好的學生,在自然學校並不會特意強調,但當然也會發現學生身上的特殊才能。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已經開始閱讀《哈利波特》的厚厚的英文原版小說,而一些則因為過往的挫敗而對英文很抗拒,所以老師會採用分組教學,對於英文能力強的同學,老師就採用做project的學習方式。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也沒有用強制的手段,而是用邀請、鼓勵的方式讓他們嘗試。

較常去台灣的自然學校、華德福學校取經,現正籌備建立中學。
「目前參考對象較多是台灣,如全人、清水學校。台灣最近立了關於教育的新法案,如公辦民營等,政策上似乎更開放了一些。台灣教育改革以我所知已有二十年,經歷較多,而鄉師自然學校的辦學理念更傾向民主學校。」

「我們的模式可能是透過專題研究去學習,而未必採用傳統的分科形式。發展上期望從這校舍開始,主要收原有的舊生,因彼此較容易互相理解。在香港成為註冊學校必須具備足夠的課程和教學設備,例如實驗室等,但成立一個實驗室卻又得經過很多審批程序,這部分需要資金去改建,目前也是一個困難。大家正想辦法去滿足教育局這些要求,也會嘗試向其他中學商借實驗室。」

「我們期望,即使未能註冊,有些事情可以先做,例如舉辦假日學校,讓這種學習慢慢形成一種氣氛,凝聚一些力量。即使是小學部,在真正開設前也蘊釀了十年,如果有可能,中學部希望能在2015或2016年開始招生。」小雨校長對未來充滿期盼。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