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者言】專業者的責任

023 誰拔了社工的翅膀? 紙本月刊

文:論盡者言

網址:https://aamacau.com/?p=15657

時間:2015年03月10日 14:14

「論盡」作為媒體,對社工專業的關注,是本地少有的。早在2011年,已經組織過兩期的每周專題,探討社工的理想和困境。近來,隨著社工專業認證及註冊制度的爭議,繼今年二月中的每周專題後,我們認為仍然有需要以紙本封面專題的份量,作進一步的討論。

無論是2011年的專題,或當下的討論,我們看到的是,社工教育者及前線工作者,對本身專業狀況的焦慮。社工專業今天遇到的科層化、官僚化困境,以至在機構中只著重財政資助,忽視社會服務、公義的初衷,正該好好重溫,社會學始祖韋伯對現代專業者的提醒。「對於身外財富的關切,應該宛如輕輕落在聖徒肩上的斗蓬,隨時都可以甩掉。然而,命運卻註定這件斗蓬會變成鐵牢籠……在這種文化發展的最後階段,也許真的可以這樣說:『專家沒有靈魂,縱慾者沒有心肝;而這個廢物卻幻想著自己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文明境界』。」

從我們呈現的第一手對話,可見社工專業在本地實踐時,理想和現實之間巨大落差的困境。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卻可在這種焦慮中,看見希望,看見社工作為一個專業、一個專業者集體覺悟的可能性。

一個群體的集體集識如何形成,是社會學研究的核心議題。另一位社會學始祖,馬克思在研究工人階級時,區分了自在階級(class in itself) 和自為階級(class for itself) 。所謂自在階級是指因為社會分工的客觀存在而被安放在不同位置的階級角色;而自為階級則不但在客觀層面上,而且在主觀上要對自身所處的階級關係有明確的認識,確立自己作為歸屬的階級之一員的角色感,即階級意識,之後才可能產生階級意識驅動下的階級行動,從而完成工人階級推動社會革命的歷史使命。

後來我們都知道,世界範圍內的產業結構改變,重構了工業社會的職業結構,工人階級失去了他們的主導地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教師、社工、醫生、律師等職業人員的規模迅速擴大。一般研究者將這些專業者為主體的階級,稱為中產階級。這種職業現象,在澳門同樣出現,但是,中產階級在澳門的存在似乎一直處於自在階級的階段。專業者自主、自為意識的壯大,顯得較為緩慢。

專業者是要等結構的改變,才有可能形成更明確的群體意識嗎?馬克思的繼承者,湯普森給出了更好的答案,他認為「當一批人由於有共同的經歷感受到或清楚地表達了他們彼此之間有共同利益,他們的利益與其他人不同時,階級就出現了」。換句話說,只有當階級本身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即產生階級覺悟,階級才形成。階級是一種歷史現象,而不是一種結構,也不是一個物件,它是在人與人的相互關係中確實發生的某種東西,階級的產生是一個歷史的過程。

湯普森強調人的行動,強調道德自主性,以及在社會事業中人的需求與行動的可能性,是人們創造了自身的歷史,而並不是歷史創造了人們。而在澳門,社工專業的自主自為意識,正是處於這樣的一個歷史時刻。社工群體的這些討論和行動,有機會成為促進本地專業者、中產階級意識形成的先鋒。

我們這樣的說法,並非盲目地樂觀,無視澳門專業者(包括社工)在實際脈絡中的困難。而是,在已知的困境中,盡力提醒專業者,需要有形成集體覺悟、自主行動的責任感。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