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崔世安於9月指示政研室,分析他在競選第4任特區行政長官期間收到逾12萬份社會意見及建議。政研室今日公布結果顯示,合共有11.1萬多份建言意見,交通事務範疇最多,關注量約為8.7萬;其次是房屋,關注量約7.5萬,之後是醫療及衛生、經濟事務、社會事務及社會保障等。政研室稱,結果顯示崔世安的政綱貼近居民關心的議題,以及廣大居民對第四屆政府充滿期望和支持。
批評等於認同?
報告結果並無關於崔世安的民望調查,被問及如何得知市民支持崔政府?政研室主任劉本立稱,因為在崔世安競選期間,有很多社團積極建言,希望政府未來的施政做得更好,有關的建言數量龐大,「要找貨車運過來」,他「深深感受到」澳門市民支持崔政府。
然而,報告所顯示結果,亦是在第三屆政府中,市民最關注的社會問題,是否意味著政府的施政不到位,仍是來屆政府的頭痛問題?劉本立則表示,交通、房屋及醫療這三大問題,正是第三屆政府的重點工作,政府效力建立長效機制,亦取得一定的成效,例如醫療服務在國際上有不錯的評價。研究室首席顧問米健補充,居民積極建言,印證了居民對政府的認同。
澳門創舉︰「乜都無」報告
另外,被問及是什麼原因令市民對交通問題的關注度超越房屋問題?劉本立則稱,「居民填寫問卷時,可能覺得交通問題更重要,所以得出的結果可能同大家的感覺有所差異。」他認為不應該拘泥於「交通第一,還是房屋第一」,反正都是反映澳門居民所關注的問題。
多間傳媒追問今次的報告到底有什麼實質性的結論及建議可以向政府反映?米健表示,由於十多萬份的建言來自大量社團,自行擬定題目蒐集意見,「沒有統一的模式,沒有統一的規範,參差不齊」,「到底分析出什麼來」,形成這些社會問題的具體原因等等,則是政研室下一步的工作。但他一再強調,今次意見蒐集是「澳門創舉」,與一般的民意調查有所差異,全面地向社會蒐集建言,體現了特首崔世安「敢承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