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專訪——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及明愛善導宿舍服務主任何觀倫

「善導宿舍服務主要協助更生人士去適應,先讓他們有短暫的棲身之處。有些更生人士即使想回家,但其家人未必能立即接受他們。有時家人即使想接受他們,都未必懂得如何重新接受他們。這樣的話,大家都需要一段時間。一來待更生人士恢復信心,學懂如何跟家人打開話題後再回家;二來,家人也會有時間學習如何重新接納他們。」

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表示,現今少用「釋囚」稱呼刑滿人士,多用「更生人士」。他們刑滿後,重新踏入社會時,需要別人支援。明愛與法務局合作,開設善導宿舍。善導宿舍是提供短期的住宿服務,當中使更生人士恢復對社會的適應力之後,慢慢投入社會去。

潘志明說:「更生人士的服務需要團體的投入,他們在服刑時,已由政府看管多時,若刑滿後再由政府看管的話,不是太好。故由民間團體提供短期的住宿服務,直到他們對自己及社會恢復信心之後就可以找工作,從而離開我們。」

善導宿舍服務主任何觀倫表示:「先重建他們的積極性,以及信心都很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生活模式,先讓別人看到改變,再改善跟家人的關係,這樣比較容易。」

善導宿舍自1998年開始投入服務。宿舍佔地約3000平方呎,床位二十個。宿舍除了提供基本日常設施和住宿外,亦有當值社工為舍友提供諮詢服務和情緒輔導,協助他們跟家人溝通以及尋找工作,增強其社會適應力,而可入住期限為半年至一年,也有更生人士入住三個月後便能適應社會及找到工作。

被問及針對假釋人士的服務時,潘志明表示,更生及假釋人士的服務各有不同,對假釋人士就好似對待小朋友,要短期離開家人,要協助他們去適應這種改變。然而,更生人士已有自由,能夠與家人相聚,要學習如何跟家人再打開話題,為將來的變化作準備,兩者的焦慮、情緒都不同。

「其實,有些假釋人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只認為自己因倒霉而被捕;也有認為自己做錯。住宿有助假釋人士重新起步。」

潘志明認為,假釋制度應隨時代不同需要而調整,以往沒有針對假釋人士的服務,但現在都要滿足他們對服務的需要。

何觀倫補充,明愛的善導宿舍及其服務仍未廣為熟悉,更生人士在剛刑滿時未必能即時了解到他們的服務。宿舍於四年前搬到望廈社區;床位由最初的十個增至目前已有廿個。宿舍工作人員和社工共七名,部分社工會工作至晚上十一點,以便他門放工後搵社工聊天。

「過往我們不能為此服務做太多的宣傳,正如目前的地址,我們也是從兩年前開始接待居民。我們會為更生人士準備好所有生活必需品,如衫褲鞋襪都已準備,基本上,他們一來到宿舍就可以展開新生活。一開始,宿舍會提供膳食;一旦有了收入,他們便要自力;當然,宿舍平時會準備食物如即食麵或餅乾等。」

何觀倫指目前宿舍有十一名更生人士,當中的五、六人有全職或兼職工作,最年輕的廿一歲,最年長為六十歲。

關於更生人士就業方面,何觀倫指一方面視乎更生人士的心態及其進取心;二來社會上仍存在歧視:「近幾年來,更生人士容易找到工作。只要他們肯,總有機會找到工作。當然,亦不少更生人士『HEA』著等工搵,或者嫌人工低,但其實他們的學歷和技能都未必高;有些又未必肯試新工作。」

何觀倫表示,明愛的善導宿舍及其服務仍未廣為人熟識,宿舍於四年前搬到望廈社區,床位由最初十個增至現時廿個。

何觀倫表示,明愛的善導宿舍及其服務仍未廣為人熟識,宿舍於四年前搬到望廈社區,床位由最初十個增至現時廿個。

他表示,相對幾年前,現時的僱主對接納更生人士的程度的確提高了,但有些具規模的企業仍未肯接納更生人士,要求他們交「行為紙」。

他呼籲監獄當局可以開辦貼近勞動市場的就業培訓課程,以便在囚人士刑滿後容易投入職場;同時又希望僱主對更生人士有信心,提供他們從事發展所長的工種,助他們更有尊嚴地工作。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