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過盡西望洋

010 危城 2014-01-17 明日之城。昨日,今日。 專題報道 紙本月刊

文:林發欽(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會長)

網址:https://aamacau.com/?p=6342

時間:2014年01月17日 11:11

澳門是一個山青海藍的城市,山與海構成澳門城市最珍貴的兩大自然元素。西望洋山腳下的鄭家大屋有對聯曰「前迎鏡海,後枕蓮峰」,反映一百多年前,澳門人已充分理解山和海與我們城市的關係。

西望洋山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南部,原生態時期能夠同時眺望澳門東西兩岸,臨岸迎風,綠樹悠悠,清泉潺潺,日落日出都自有一番景致。《澳門記略》曰:「澳有南臺、北臺,兩山相對如門。」臺者,山也。有一種說法,就把東西望洋二山,理解為南北二臺。昔山,商船、漁船從東海岸駛近澳門,或從十字門進入內港,都會望見西望洋山,甚而在她的腳下經過。葡萄牙人東來,澳門開埠,五百年來千帆接續,不同族群的人們紛紛踏足澳門這片土地,沿山而居,登峰望海,逐漸形成澳門中西文化文匯歷史最悠久的核心生活區域。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歷史建築主要就在西望洋山一帶。是故,如果說澳門中西文化共融的生活社區發端於西望洋一帶,並不為過。

事實上,西望洋山一帶不僅是葡萄牙人入居澳門早期的生活空間之一,其周邊及內港沿岸陸續也發展為華人居住區,潘日明神父曾以「隔牆相望,和而不同」來高度概括葡萄牙人和中國人兩個社區的生活關係和狀態。葡人海上遇險,聖母顯聖,船員平安回澳,依諾建西望洋聖堂,自此澳門人又多了一個登高臨遠,極目盼望家人凱旋回歸的相思地。西望洋山滿是葡萄牙人和土生族群的集體記憶,從葡文名稱Lilao阿婆井的泉水,到百年傳頌的民謠,就是忘不了澳門。山腳下的中國民居鄭家大屋,半島西南端的華人廟宇媽閣廟,與葡萄牙人的生活遙相呼應,體現了真實的澳門。

在澳門半島諸座小山丘中,西望洋山最為獨特。她歷史內涵豐富,中西混合,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兼備,形成澳門罕有的「環西望洋文化景觀」。從海到山,從山泉到水井,從舊城牆到水師廠,從炮台到鑄炮廠,從聖珊澤到峰景酒店,自然環境與人的生活空間高度結合,四百多年的日積月累,人文與自然景觀如此混然一體,在澳門實屬難得。

澳門人愛海,愛山,也愛歷史文化遺產,所有這些,都可以西望洋山找到。

千帆過盡五百載,人會逝,景會變,花會謝,西望洋山卻從未動搖,佇立如故,代表着一份堅持,一種價值,守護澳門。但願西望洋山上的聖母瑪利亞能夠永遠望到一片海,而不是一線海,繼續眷顧在新時代重新啟航的澳門!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ng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