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老」不同「命」

008 我們不是透明的 紙本月刊

文:小花

網址:https://aamacau.com/?p=5824

時間:2013年12月10日 14:14

先去「天堂」看看

幾位同樣是年逾八十的老友記,八十四歲的鄺伯伯神彩飛揚,入住筷子基社屋快富樓已有三年多,每年只有四至五日回鄉探親時才不在此。他表示入住後比以往快樂,身體也好了,因為這裡可以跟其他長者一起活動,生活上起居飲食都有工友和社工協助;定時定候亦有義工關心。他自覺晚年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不但政府每年各項補助的約六萬元足以應付生活所需;入住社屋又幾乎不用繳交租金;遇有病痛只須按平安鐘,就有專人上來接送到醫院;更大讚政府、照護人員和社工個個都對長者關懷友愛,鄺伯伯坦言現在再無所求,而住在快富樓的長者大約有六百人。

IMG_8641

轉頭回到「現實」

那邊廂吳婆婆也是八十多歲,卻對於「老有所依」這四個字,充滿著感觸。

吳婆婆現在跟兒子、女兒及外孫,四個人住在筷子基一個兩房一廳的三百多尺單位中,由於地方不夠住,她只能睡在客廳:

「自己仔女都唔夠住了,再加埋個孫呢?我都是睡客廳而已,我唯一的樂趣就是看電視,因為電視就在我旁邊。」

每日下午,吳婆婆幾乎十年如一日地在樓下的公園坐坐,跟年齡相若的「公園之友」齊齊打發時間。她的朋友說「長者生活就是獨行俠」,子女都忙工作,孫兒有工人照顧,有感自己在家裡,只是「佔用了空間而已」。被問到坐巴士那麼便宜,為何不到其他區走走?兩人則不約而同地答道:「上到車至得架!俾你上到車,巴士讓阿婆的後生都買少見少啦,啲後生就隨即閉上眼裝睡,司機開車又搖,我又企唔穩,坐左幾次都唔想坐了。」

談到相距不遠的快富樓長者似乎個個都很快樂,吳婆婆則感慨地說:

「做澳門人最好窮到像他們的地步,有政府安置他們。我們這些在中間的,不上不下,不是期望樓價跌,但期望至少多建些社屋,因為根本真的不夠住,很多老人家無人照顧。即使社屋地方多小,有個房間也不錯吧,政府如果給我們一班老人家住在一起,我無所謂的,只要有些社區設施,我們都可以互相照顧。」

吳婆婆很理解,子女長大了、結婚了,自然不太想跟長輩同住,而現實即使希望同住,亦無此能力。她期望政府進行人口和住屋的調查。「看看我們住的地方吧,例如女兒長大了,如何跟爸爸一間房呢?」

不過另一方面,吳婆婆同意現在澳門福利好,令他們不用每每問子女要錢。但她認為醫療券六百元,看醫生兩三次就沒了,「感冒發燒當然要看,但老人病的話,很多都不看,養老金總有點幫助,食用是夠的,但看醫生真的不會夠,尤其睇牙動輒幾千元,怎麼負擔?」

最後,吳婆婆也有感現時鄰舍關係薄弱,「各有各啦,甚麼人都有,高樓大廈你不識我我不識你,以往住唐樓那些街坊,見到面會打招呼、聊天;我們的大廈,我也不知有誰是獨居長者!」說完諷刺地笑了笑,轉身回去她那「電視機旁的小天地」。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