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二次革命的黃金時代──論歷史教育的重要性

當香港教育界和大專學界投入到佔領中環行動的意見討論(要求政制改革),當一羣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齊集新亞書院草地撐不獲發牌的香港電視,而港大二年級 女生陳璟茵發起的萬人齊撐快發牌的臉書專頁突破47萬人加入之際(悍衛資訊自由),海峽對岸的臺大就發出要聘任特別輔助教授(社運導師),為的是令大學更好地肩負起社會責任。難怪有人說黃金學運年代要降臨了,這多少反映了階級壟斷所產生的社會矛盾和不公,政府和民間出現了嚴重的從政治制度到民生政策的意見分歧,甚至乎是對發展模式和生活形態存有不同價值取向而激發的意見對立,孕育了高度的公民參與意識。

然而,反觀回歸以後的澳門,整個解殖的過程中,物理性的動蕩變化沒有帶來整體社會內普遍個體精神上回歸到自我本位,也許從意識上我們早已把自己放棄、 放逐了。文化意義上我們不曾解殖過,我們未能調整當家作主,不再聽命於殖民主非法政權(非民選無認受性)的固有習慣,反而開展了接受另一殖民主非法政權的 管治。從政治制度到民生政策,從發展模式到生活形態,從寡頭壟斷到漸次形成階級壟斷,我們都處於急劇變化的狀態,然而巿面一片祥和康泰富裕安穩,這不是假象,這是一種不由自主的全民協作。一次又一次的有人上床牽被蓋以造成既定事實的當前,我們沒有捍衛自己的權益。我們不似鄰近地區,我們沒有這種抗爭的社會 經驗與文化(除了六十年代應中國文革大潮所策動的123事件),因為我們不曾相信自己,在政治經濟上澳門人是自信不足的族群。

F2840021

安於現狀、懼怕改變、怯於表達、逆來順受、經濟不自由、意識不自主、政治無力、封閉愚昩、是甚麼把我們塑造成這個毫無guts(膽色)的形象立足於世 界人前。有人錯形容為小農DNA作崇,但澳門其實是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曾經是最前衛的東西方文化交流、思想碰撞之地,西方宗教、知識學問經過這裏才得以進入中國。並且是中國自由革命的發祥地。然而,我們的社會一直教我們把自己輕視著。

而這種自信不足的形成也有其人文地理上和政治經濟上的歷史成因。自澳門千帆並舉的港口商埠被香港遠洋大貨輪的深水港國際級大城巿所取代後,澳門僅有過的好景就是八十年代因著內地新移民一股勞動力的加入而發展蓬勃的輕工業所產生的經濟中興,然而其他時間澳門人過的都是恬靜安逸樸實沉穩內歛羞澀的生活。我們不及省城廣州和香港那種集散地人流眾多人資物資豐盛的總匯氣魄。資源的缺乏,經濟的遲滯,就業出路狹窄令澳門永遠留不住人而成為內地移入、香港移出的移民轉口城市。致使澳門人和香港人自古就有著重疊的血源關係。港澳雙城互為交疊,姻親難離。然而,時移世易,回歸後賭權開放令澳門的收入,所不斷刷新的 GDP 人均生產總值的高増長紀錄成為世界艷羨的大娛樂場。可惜澳門其他各方面品質還沒擠身世界大舞台,卻跟自世界大舞台中因著中國開放改革轉口港的地位被受挑戰 而由國際城市變成中國城市、慢慢成為配角的香港,多了直接和間接的比較和競爭,致使難兄難弟間少了昔日情誼,添了矛盾。

值得澳門人自豪的歷史,太遙遠了,太古老了,都沒有口耳相傳的價值了,這些都不是現存澳門境內大多數人口的祖先所共同參與過塑造的澳門。很多人的祖先 沒參與過那個茶葉和香料的海上絲綢之路,很多人的祖先也沒遠渡自大西洋彼岸而來。很多人的祖先也不是韶關珠璣巷的分支血脈,很多人的祖先也沒參與過早期澳 門的造船業、網網千斤的捕魚業,也沒在果欄、魚欄、炮竹廠、火柴廠打拼過,很多人的祖先也沒在澳門的土地上耕種過,喝過澳門的井水和山水,很多人的祖先也沒跟澳門共過患難。

縱然有的人的祖先參與過,但他們的後代知道事蹟的又有幾人?有幾人會為自己的家族在這裡的活動感到自豪?歷史檔案內記載的又有幾普及?我們對自己的 近代史一無所知,對這塊土地的認識就只有圖冊上開埠的面貌、粗略的風景印象、歷史和公民教育課業資料上的一些年份和事件。

我們對古舊的澳門興趣不大,那麼我們又知道現代的澳門,我們家長一路走來的是一條怎樣的路?經歷過多少光榮苦難?流過多少汗水?你若是看輕,若是寡於了解,澳門不曾跟你發生過任何關係,那一份代代相傳的情感將無法延續。家在澳門的意義是一種情感帶動的參與和融入而產生的歸屬。

歷史就是前人的參與和融入的經驗,我們透過對這些經驗的分析和總結,從而得出鑑古知今、推演未來、驅動前進的規律準則,歷史教育會引領一個地區的民族 更深入了解自己,培養出民族的靈魂,即所謂的精神內涵,改良意志,加強歸屬感和向心力。因此國民教育是被動愚蠢的單向灌輸的非理性的民族主義的洗腦教育, 然而歷史教育是生動的透過前人經驗飽含土地人文的關懷理性的在地的情感教育。

說了這麼多歷史教育,它與地區人民自我身份認知和認同以及歸屬和團結,具有莫大關係。於是我們便明瞭後者的不足是基於前者的長期缺席。是的,澳門學校 以至整個澳門社會也不重視澳門史的教育。

以前殖民主的歷史關注只是他們與這片土地交匯時的光芒:輝煌的航海史、宗教史和殖民史以及社會建設。他執行的是省略華人的事蹟功勲,以至他們的地區記憶。而今日澳人治澳,已當家作主的澳門人又如何對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呢?

隨著狂飊的GDP,特權階級的冒起、貧富懸殊的加劇,體制的缺陷,社會不公平不公義的白熱化,相對比前人條件優厚:享受過免費教育擁高學歷、經濟獨 立、思想開放自由、眼界高遠、海外人際網絡擴濶的八十後、九十後、千禧後和一〇後會如何回應這些切身的社會問題?也許只有施行歷史教育以積極扺抗遺忘與愚 昧,才能救年青出麻木心智的消費主義,而好好把握時勢機遇,為迎接地區自治,孕育二次革命的黃金時代。

百年前革命由港澳開始,百年後革命也由這裡出發。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