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2013-01-25 在「單親監護下」成長的龍環葡韻 專題報道

文:許諾

網址:https://aamacau.com/?p=2282

時間:2013年01月25日 8:08

前有大小潭山,後有鷺鳥林、西灣湖重整計劃,這樣或者可以理解,當赫然發現龍環葡韻濕地要「動刀」,民間反應為何如此強烈,官民溝通的失效,甚至令事件有延燒之勢。官僚機器的傲慢、長年的鴻溝形成官民互不信任的社會氛圍,以經驗取代客觀的環評制度,「大家長」式的「照顧」有時就算並不壞,但也難以令自主意識日益抬頭的新公民信服。臉書上一位朋友說:「政府有告知的責任,市民有知悉的權利」,這就新時代公民對澳門施政者提出的訴求。

今期我們專訪多年來主管濕地管理的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嘗試釐清「生態池」是否唯一、最優的整治方案?封閉二十年沒有活水流動的龍環葡韻濕地潛在甚麼危機?局內人如何看待民署的「傲慢」、民署對立法保護「第三濕地」的取態如何?

記者:這次龍環葡韻濕地突然要整治、建生態池的急切性和必要性在哪裡?

梁冠峰:清淤的迫切性在於乾旱季節龍環葡韻近岸的地方已經露出灘塗,如果繼續乾旱,淤泥會龜裂,令底棲動物死亡。況且,中大(中山大學)水環境報告也指出這裡有污染源,如果沒有水,生態系統變弱,污染源將會繼續擴大。報告也提出,生態池對控制污染源有作用,如果這季節不做,候鳥會回來,植物休眠期過了,要等到明年這個時間才可再做。屆時淤泥越來越多,是否可以保證不會出問題?……如果你說現在要停工,那是否真的有好處?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停工是否對整體生態環境有好處。

不要看到現在水中有圍基露了出來,就以為我們是填湖,其實是清走了本來露出的泥灘,挖深了底藏,令它將來的貯水功能更好。五個生態池中會有深淺不一的水池,可以說是池中有池,猶如一口井一樣。即使旱季持續周邊乾涸了,裡面還是有水讓魚類等生物棲息,有抗旱抗寒的作用,也有更多緩沖時間讓工作人員做一些補救措施。

如果光是挖淤泥,不做生態池,不重建一個新的系統也於事無補。因為必須有動植物、微生物有機結合,才可以完成降解和吸附的過程,令水體做到自然淨化。舉個例子:如果水中有大量鳥糞等有機營養物、也是污染物,而無植物去吸附、降解,剩餘的污染物繼續存在,光是挖泥注水也起不到淨化作用。

記:清走淤泥有可能會翻起底泥下的有害物質,民署事前有否做過任何評估?

梁:這次委託中山大學做的水質調查也採了底泥樣本, 重金屬等物質含量不高,屬於較好的環境,已經排除了底泥存在有害物質的可能性。

記:自然保育在必非要時,可能是一動不如一靜。淤泥同時也是一些底棲生物藏身的地方,雖然3%面積不算很大,但一旦翻出底泥會否對原有生物帶來影響?

梁:所以做生態恢復不可能全面動工,我們先做3%。生物有互補性,同一個生物圈內,如果你整治了這一片,旁邊的生物會迅速補充。如果一下子把整治範圍擴到很大,那這種平衡就會被破壞。畢竟挖走淤泥,對原有的底棲生物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我們現在做圍基都是用原來的塘泥,對微生物影響不大,對魚仔、蟛蜞等等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只是做3%的面積,整體上是可以自然彌補。

記:3%做試點,那是否意味還有下一步的改造計劃?

梁:下一步整治,做生態池的必要性並不大。「生態池」其中一項功能是阻隔龍環葡韻近岸的人為污染(垃圾、地表徑流等),但清淤還是要繼續,這片濕地畢竟是封閉了二十年,淤泥高度不斷上升,未來會針對近岸的區域、分點分年以3%或5%的面積分階段去做。

記:除了生態池,民署可曾考慮過其他整治方案?

梁:有。例如種植蘆葦都有淨化水質的功效,但在高厚的淤泥上載種一大片蘆葦,反而會有「造陸」的效果,這樣真的會把湖面縮小。另外,蘆葦本身是一種比較霸道的植物,不容許其他植物一起生長,不利生物多樣性。將來我們載種的蘆葦會控制在30%左右,其餘會種荷花等水生種物。

記:利用坡度的高低差也是一種常見的淨化方式,為何沒有採用?

梁:龍環葡韻沒有一個天然的水流形成高低落差,除非靠水泵來做,同時要把底藏升高,但這樣不但耗費能源,造成的滋擾也更大。

記:民署曾經指大量鳥糞也是水質變差的原因之一,但現在只動這3%的地方,成效有多大?

梁:這次生態池不是為了處理鳥糞,鳥糞主要集中在鷺鳥林,那邊有很多柴枯枝,鳥糞排出後曝露在氧氣中,經過幾個月時間微生物進行分解,到了大雨時再沖刷到湖中,平日大部分不會直接掉入水體。相對來說,人為污染較鳥糞危害更大。

記:除了清淤、阻隔人為污染,你說五個生態池還會是一條重要的「生態走廊」,這有甚麼功能?

梁:龍環葡韻這片濕地大致可分為四個區:鷺鳥林、木麻黃林、蘆葦林以及水體,前三者現在是分割、零碎的,這樣對生物多樣性的連結會有很大問題,因為現在生態池近岸這邊是旅遊景點,荷花凋謝後這區是光脫脫的,如果生物要繼續棲息會受到很大滋擾。做了生態池後,我們會種很多水生植物有一個屏敝、遮擋的作用,吸引牠們回來這邊棲息,透過左右兩邊的動物互相交流,會形成一個新的生物圈,也令處理污染物的效益會提升很多。因為我們是靠微生物、動植物去淨化水體,植物有「補氧」的作用,增加水中的氧含量。如果一年當中部分時間,近岸這邊荷花凋謝了,整個有機結合的生態圈會被零碎化。

記:這次整治龍環葡韻爭議熱在頭上,會否是民署事前溝通不足或推行過急所致?

梁:其實我們是按經驗去評估,生態池我們並不是第一次做,就在自動步行系統那邊的蘆葦林,現在四月你們也可以見到螢火蟲,當時我們只是聽到讚好的聲音,也沒有甚麼反對聲音……這次關心的人多了,不同意見自然也越來越多,因為這個是一個生態修復、並非一個很大的工程。如果做諮詢,會否有人說這是多此一舉?也可能會有這種看法。既然現在這麼多市民關心,得到這次經驗後,我們會先做好諮詢之後便會順利很多,前線人員也不用承受太多不必要的壓力,他們都是抱著一腔熱誠長期為澳門生態建設做工作。

記:民署將來再施工會否考慮舉辦公眾說明會?做一份科學的環境報告?

梁:如果下次再有同類工程,我們會在施工前邀請所有關注生態發展的朋友做一個說明會,應說明便說明、應補充便補充。至於這次的急切性是,報告已提出這邊有污染源,如果我們不做是不客觀的,做是應該的。我們現在已知道市民很關心,將來我們會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讓市民了解整治計劃的詳情。

記:以往針對環境改造、公共空間再利用方面的爭議,民署「個底都幾花」,這可能也是今次事件的導火線。對於民間有一種看法,認為民署有一種「官僚的傲慢」,也相當突出,你自己是如何看待?

梁:每個人對這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樣,包括我自己,我對這件事很關切。對我自己認為做得對的事,會比較理直氣壯,可能我們太熱衷自己的工作,也急於表達要遵守科學原則、趕工期等因素,可能在言語上表達,有人感到我們比較「官僚」、「傲慢」。其實回心一想,大家都會為了生態環境好,他們都是很關心生態,日後我們可以多溝通。

記:現在關注組約見民署,你們會否見面?

梁:那絕對無問題!如果是向我提出,我隨時可見他們,絕對無問題。之前我也說過,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了市民,一個城市規劃、一個公共設施都是為了市民而做,如果市民都認為是不好的,那我們所做是沒有意思的!

記:但暫停施工重新規劃已沒有何能?

梁:還是剛才所說的,從我們認知的科學理據,如果停工再等一年也不知結果會如何?淤泥只會越積越多,清淤泥很常見的手段、做生態池在周邊地區也有很多成功經驗。如果有人不是太理解、包括自己溝通做得不好而要停工,我想這樣公眾利益可能會有很大的損害,這並不是個人愛好的問題。如果是合情合理,我們會停,但現在看不到一個科學依據。

記:民間近年有強烈訴求,希望將龍環葡韻列入第三個法定保護的生態區,民署會否向行政長官主動提請早日立法?

梁:現時城市規劃部門已在做這方面的工作,諮詢社會意見。假如有社會共識,規劃部門也認為可行……既然我們已經長期關注、一直是負責保護的部門,從沒有鷺鳥做到有鷺鳥棲身,有更多保障當然是更好。

訂閱每月紙本
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

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

民署聲稱生態池重新發現稀有物種斑腿泛樹蛙

民署聲稱生態池重新發現稀有物種斑腿泛樹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