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民署錯了嗎?

2013-01-25 在「單親監護下」成長的龍環葡韻 專題報道

文:論盡小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2283

時間:2013年01月25日 8:08

近日民署在龍環葡韻開展的「生態池」工程,引起了環保團體及市民的質疑和反對。民署在不公開研究報告的情況下,堅稱建造生態池有助截污,是專業的決定,並執意進行工程。有環保團體則認為該工程是涉及公帑、自然資源的改造及景觀上轉變的重大工程,又認為民署做法不但本末倒置,更會影響鷺鳥棲息。團體要求民署立即停工,並與市民和環保團體共商解決改善方案。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認為︰「政府的公關手法有問題,對民意的掌握差勁,政府部門的傲慢,同時未能快速地回應環保團體的質疑,因此出現了今時今日的局面。」

仇國平﹕「生態池」反映出澳門政府整體的問題

仇國平認為,長久以來,市民對澳門政府信任度低,因此對於政府的很多政策,都會有很負面的看法。以今次「生態池」為例,工程一開始,市民便覺得有問題。「這不是政府個別部門的問題,而是澳門政府整體的問題。」他說,市民對澳門政府的信任度低,這跟政府的透明度,向市民的問責程度,對官員犯錯的處理手法,乃至政制方面,都有一定的關係。

他認為,民署在今次「生態池」事件上,有幾個大問題。首先,民署一開始便很強調自己是專業的,科學的。「這其實是一個很驕傲的做法。以為自己專業就可以了,不用問其他人意見。同一件事從不同的專業角度出發,也可以有不同的專業結果。」他說,現在澳門的民情已經跟以往不一樣,很多事情不是專業就可以做好。專業的結果,需要有其他專業的人士審視過,覺得可以,那才算得上合規格。

仇國平說,今次事件的問題並不在於民署是否專業,或者有否找過哪些學術機構做研究,「問題在於這個研究報告沒有讓本地專家或者市民檢視,只有民署自顧自地說自己專業,市民怎麼相信你?政府所有政策都會有政治含意,公眾不接受,幾專業幾科學都無用。」

林宇滔﹕是否成功還需時間驗證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則對「生態池」工程抱較正面的看法,「據我看到的資料,現有的是非純自然生態區,而是人工的濕地。是需要人為的作用加強自淨能力,使其生態得以維持。」

他說,九三年前龍環葡韻仍是紅樹林,但後來因工程而被圍起,形成海水被攔截而失去了潮汐作用,以及海水的沖刷。所以,整個紅樹林區已經枯萎了,才形成現有的濕地區。以龍環葡韻的方向而視,似乎生態池佔的面積頗大,但以民署所提供的資料顯示,該生態池只佔水面積的3%。

他觀察到,每年旱季該地便會因雨水不足而出現淤泥、泥灘等,因此,民署每年都會做清淤工作。但這次清淤的方式與以往不一樣,民署與內地專業團體設計以生態池方式加速截污和生物降解。他坦言︰「是否成功還需要時間驗證。」

林認為,龍環葡韻周圍環境相較於以往是有好轉的。但就事件所引發的關注,他指出,「今次事件引發我一些思考,過去民署對待生態保育時以內部管理為主。但現時民間對於這些項目都較為關注。我們優化時,是否可以更多地與民間交流呢?我個人認為可以。」他又認為不同意見需要融合,「官員對事件負責是應該的,但即使落實仍必須多聽取意見。」

訂閱每月紙本
龍環葡韻濕地環境概瞰

龍環葡韻濕地環境概瞰

民署位於威尼斯人自動步行電梯旁的生態池示範區

民署位於威尼斯人自動步行電梯旁的生態池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