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海外影展

戲游花間 藝文爛鬼樓

文:小鳥

網址:https://aamacau.com/?p=1908

時間:2012年12月18日 18:18

第五十五屆亞太影展剛剛在本澳路氹金光大道某大型酒店閉幕,這個有五十五年歷史,在亞洲太平洋區域具一定代表性的影展,每年也會在不同的亞洲城市舉行,今年卻選了在澳門舉辦,弄得小城這幾天突然星光熠熠起來,金光大道也像變了星光大道。

這幾年,好像多了海外的影展及頒獎禮選擇在澳門舉辦,先是上年的第十一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能被提名入圍這頒獎禮進行角逐獎項的電影,都需要有曾上過院線的華語電影,也就是有在商業電影院上映的華語電影,像《讓子彈飛》、《艋舺》、《志明與春嬌》、《歲月神偷》等就在上年被提名角逐獎項。由於參加這傳媒大獎的報名資格是必須要有院線上映過的商業電影,且還需有一定的水準,而澳門大部份的影像作品都是短片,超過六十分鐘的正規長片長度的電影真的是寥寥可數,就是有的,也可能因為資金短缺,再加上導演對影像語言的掌握仍不夠成熟的關係,影片的可觀性跟香港、台灣和大陸的最少也有幾百萬製作費的商業電影相比之下,整體上便顯得還差一段距離了。於是,雖然頒獎禮在澳門舉行,但卻沒有本地電影入圍角逐獎項,然而,主辦單位也頒了一個「獨立精神獎」給本地一直努力推動電影藝術的團體「拍板視覺藝術團」,既是鼓勵本地電影工作者,也避免東道主的澳門空手而回這麼難看。

至於剛結束的亞太影展,情況依然一樣,澳門電影同樣無緣角逐獎項,多年以來,談到華語電影,都只說兩岸三地的電影,即香港、台灣和大陸,澳門一直也像是隱形般,這是因為,澳門在電影製作方面,起步實是比另外三地遲很多了,而到現在,澳門的電影製作還未能稱為工業,另外,雖然近十年已漸漸愈來愈多人拍攝短片,但由於欠缺對外宣傳,再加上電視報章等等媒體的不發達,很多影片公映了也沒多人知道,我相信,你今天試試隨便找個澳門街坊,問他有沒有看過澳門電影,他很大機會答你:「澳門哪有電影?」

但當然,情形不是真的這樣悲觀,自從澳門文化中心在2007年開始舉辦「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因為當中有一名為「澳門製造」的單元,吸引愈來愈多電影錄像愛好者拿起攝影機拍攝他們的故事,而近幾年的紀錄片新勢力計劃,除了讓更多的影像創作人發掘小城的真人真事外,也因為主辦單位有從外地邀請資深的影視製作人擔任拍攝過程的顧問和指導,技術水平也能得以提昇,今年亦剛推出劇情片新勢力,更推動本地電影愛好者構思和拍攝劇情短片。

的而且確,近年本地的拍片風越吹越強,短片作品數目也大大增加,現在是多了很多人拍片,但問題在於,要製作一套能搬上大銀幕而又不失禮的電影,是需要一大群稱職的幕前幕後工作人員一起努力的,在本年初,本地電影《堂口故事2﹣愛情在城》在本澳幾家電影院上映了十數天,原本下了畫又因觀眾反應熱烈,於是加映場次再次上畫,這套本地製作可以不失禮的搬上大銀幕,是因為幕後找來不少香港外援幫忙,幕前演員也有幾個是來自香港和台灣的,沒辦法,因為澳門的而且確缺乏專業和具豐富經驗的電影工作者。

當然,一套澳門電影的製作團隊和幕前演員,也不一定全部也要手持澳門永久居民身份證的百份百純澳門血統的純種澳門人,拿其他地方的電影作例子,數年前由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電影《空氣人形》,攝影指導是來自台灣的李屏賓,女主角本身更是韓國演員,台灣導演侯孝賢多年前的《悲情城市》,梁朝偉也有演其中一重要角色,中國導演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攝影指導也是台灣的李屏賓,配樂則請來日本的音樂大師久石讓,而主要演員也包括香港的黃秋生和房祖名,日本和中國導演找台灣攝影師李屏賓,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李屏賓的攝影風格很配合影片本身的調子,演員也是因為在萬人中挑選出來,認為他是最能演活片中的角色,至於澳門電影要找香港的攝影師,主要還是因為澳門缺乏電影製作人才。

缺乏人才,其實就是缺乏人才培訓,也就是缺乏電影教育,缺乏一所集電影理論和專業技術的電影大學,另外還缺乏培訓演藝人才的演藝大專學院。南韓電影為何這十多年來發展得如此神速,因為當地社會極其注重電影和演藝專業教育,若你在週末晚上有到過首爾弘大附近走一圈,便會發現,那兒的街頭藝人,絕對可在香港紅館登台。

61853_574880679204266_34011682_n

一個地區或城市,若欠缺深層的電影和演藝教育,就算多辦幾個國際電影頒獎禮,也只是個臉上貼金的面子工程,始終也發展不到穩健的電影工業。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