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不應該是一年一次才去宣傳的!」

就讀高美士中葡中學高一級的玲玲、雪悅、貝珠和詠雯,在今年的美食節期間,參與了一項有意義的工作,就是到美食節現場,向市民和旅客推廣環保訊息,鼓勵使用環保餐具,同時提醒食客將用完的餐具作分類回收。

她們表示,經老師薰陶,逐漸明白支持環保的重要性,加上時間許可,因此在學校以自願形式呼籲參與之下,成為本澳首次由學生自發組織參與的環保推廣工作。

全程參與的雪悅說:「很多時他們都不會聽你,不會理你,甚至你一邊勸他們,他們只會把垃圾留在枱面,轉頭就走。我們甚至見過,有人在分類回收箱吐啖,面對這些真的感到很難過。」而玲玲就表示,是次的工作讓她見識多了、亦明白多了澳門這個社會的人,環保意識真的沒有多少,有人在聽完提醒之後,堅持將用完的紙巾,掉進分類回收紙箱…… 」,至於貝珠就認為,這兩個星期除了支持環保工作,自己同時也認識多了關於分類回收的事情,她形容,普遍人只會把吃完的垃圾留在枱上就走,好一點的,會把垃圾放入普通垃圾箱,她站了整整兩小時,只見到兩個人會願意多走兩步,把垃圾放到分類回收的垃圾箱(其中一人是她們的義工人員)。至於詠雯就慨嘆:「政府的那個環保部門,好像在不停叫人環保,但其實政府這個很大的機構,根本沒有做到環保這回事,只靠一個部門去叫人做。其實環保這事情是要由小做到大的,而非到我們升上高中,或遇到甚麼美食節時才去宣傳的!其實如果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垃圾的問題,為何他們不從小就教導我們呢?我有幸有家人和一位熱心的老師,教育我這樣做,但其實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這樣教育子女的。」

對於大會所設置的分類回收箱,她們一致表示分類回收箱「毫不起眼」,所謂在現場設有的八個,她們「走遍全場好幾次,很不容易才找到三個。」相當質疑當局真正推動廢物回收的誠意和效果。

雪悅又指出,正如代用券,其實大會應該考慮以巴士IC咭那樣的扣賬方式,以減少紙張的浪費;又例如有品牌飲料公司,以五元按金方式,售賣汽水飲品時預扣按金,當客人享用完交回空樽,就發還按金,以避免使用一次性紙杯,她發現做法值得嘉許。

她們同時建議大會,增設有關垃圾分類回收的資訊,因為似乎不少市民和旅客這方面的知識,仍流於最基本、甚至錯誤的層面。

而負責倡導是次學生環保推廣工作的陳SIR認為,食肆承擔使用環保餐具的成本,應視為當盡的企業責任,政府無義務「包底」,否則只會締造另一輪的浪費,因為當業界、市民和旅客知道,使用的環保餐具是政府「無償及無限供給」的時候,他們更加不會珍惜,只會引致更多的浪費!

我們另外做了一個相當有趣的小測試,隨機訪問了美食節現場大約二十位的市民和旅客,超過七成表示,明白美食節使用一次性餐具是相當不環保的做法(當然也有自由行旅客誤以為單單把垃圾丟進垃圾箱已算是環保),但當被問到他們會否因此而不光顧美食節或自備餐具時,大部分受訪者都會承認「同意但做不到」,理由十居其九是「因為一次性餐具方便」及「因為前往美食節是即興的,來不及帶備餐具」;不過,當被問到,如果大會以折扣優惠的形式,回饋願意自備餐具的食客時,則接近九成受訪者表示,願意或願意積極考慮自備餐具到場!看來鐵一般的「便利因素」,其實也並非金科玉律;當局是否也可以好好對症下藥,為避免小城日後變成一座座「垃圾山」,多動動腦筋?

與此同時,亦有西灣湖附近的居民表示,美食節一年一次還可以容忍,但如果長期變成夜市,會擔心帶來一個環境的困擾,她同時相信,美食節變成長期經營的話,未必能繼續如此興旺。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參與義務環保推廣的高中學生

參與義務環保推廣的高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