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剩」的生活?

香港環保署在今年公佈:香港去年廚餘按往年增加一成,至每日3584公噸,佔都市固體廢物近40%,其中工商業廚餘更是激增了26%,令堆填區壓力大增。雖然澳門未有公佈廚餘的數據,但是從統計局的資料看來,澳門的固體廢棄物仍在逐年攀升,其中工商業製造的固體廢料增長最快,而澳門尚未實行廚餘回收,可以想見,每天有多少廚餘進了焚化爐。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廚餘,更能體現這句話。

農業社會,還沒有「廚餘」的概念。食物吃剩了,不僅可以餵養豬隻和其他家禽家畜,還可以製作堆肥來幫助農作物生長,更何況傳說「一粒米有七個神明照護」,辛苦盤中飧,怎捨得剩下?但是工業社會以來,人類居住在城市裡,改變了生活方式:在寫字樓裡工作,在高樓大廈裡生活,和土地離得遠遠,張嘴吞入的食物是用貨幣交換而來,不必問來源,就算吃剩,也不會有甚麼愧疚感。而且,除了丟入垃圾桶,也想不出還可以拿來做什麼,於是「廚餘」便產生了。

講求高效運作的城市,採用了「眼不見為淨」的最高效方式將它們送入堆填區、送進焚化爐。殊不知,它們在堆填區除了佔用土地資源以外,還會貢獻溫室氣體——甲烷;焚化爐裡的廚餘更是腐蝕設備、減少燃燒效率的罪魁禍首。雖然我們於今天越來越容易通過各種媒體看到非洲人飢餓的臉;雖然「環保、綠色、樂活」各種原因成為流行和時髦詞彙;雖然科學家們不斷用融化的北極來警示世人。廚餘量卻有增無減。

真令人洩氣,為甚麼會這樣呢?

我認為是一面倒地追求「快速」與「發展」所致,就像一輛開得太快的汽車,即使開始減速,它還是要運行一陣子才能停下來。你看,政府公佈的數據裡,增長最快的的就是工商業垃圾。這說明了,在以競爭和利潤為主導的商業世界裡,用來思考地球未來的空間還非常小。但是,還不用絕望,關鍵是我們要開始減速,只要減速,終有一日會停下來。

大家都參加過親朋好友的婚禮,雖然我們真誠的祝福新郎新娘,為他們的幸福感到由衷的高興。但我猜你們在心裡也有過和我一樣的抱怨:「怎麼這麼晚才開始吃呀?快餓扁了!」等到炸子雞上菜,又會想,「好飽呀,再吃不了。哇,這麼晚,該回去睡覺了!」於是,炸子雞以後,大碟大碟的食物給剩了下來。它們最後的命運如何?廚房的廚餘桶,然後堆填區、或最終焚化爐。這也是工商業廚餘的一個來源吧。婚宴這樣的喜事,應該受到上天的祝福,實在不應該成為地球的負擔。

有人說,傳統的飲食方法很難做出改變,但這樣的「傳統」從哪裡來的呢?能吃是福的農業生活,可沒有誰這樣浪費食物。很絕望是吧,分享一下這個「另類」的例子──陳曉蕾的新書《有米》裡提到一對設計師夫婦的婚禮。這對新人舉辦了一場全素的婚宴,不僅精心設計每一道素菜,婚禮現場的佈置更是花費心思:一條條絲巾懸掛製造浪漫氛圍,親友走的時候每人扯走一條便是上好的小禮物,不製造一點垃圾。這樣的用心,我想他們的婚姻一定會受到上天最真的祝福。

我也參加過少個一兩道菜的環保宴席,歡樂氣氛不會因此削減,新人得到的祝福更是深切且永續的(不只是當下賀喜,更包含了對你我未來子孫的期待)。只要

用心去設計自己的婚禮,朋友們是不會介意少一兩道菜的,所以不妨嘗試這樣的無負擔婚宴吧。

澳門人愛吃的自助餐,也是工商業廚餘的一大來源,沒想到吧!

為了維持足夠的種類和數量,餐廳準備自助餐的食物是只多不少的,往往會比預計消耗量多三成之多,因此必然會大量的剩下來。但因為其眼花繚亂的種類,和自己可以盡情選擇的樂趣,實在令人難以割捨。

我以前也很熱衷和友人相偕吃自助餐,進入餐廳,簡直跟小朋友進入遊樂場一樣的興奮。但慢慢發現,走出餐廳的心情,往往不如在街邊老店吃一碗最愛的雲吞麵那樣滿足。吃自助餐的心情是這樣的,既是自助餐,自然要放開肚子吃、吃新鮮的、吃稀奇的,而且一定得吃十分甚至十二分飽,其結果就是百味滿嘴、毫無餘香(外加一個負擔過重的胃)。幾次味蕾(與荷包)的痛苦,就告誡自己再也不要吃自助餐了。

哪怕是吃一種自己很喜愛的普通食品,讓味蕾得到小小的、確實的幸福就好。

在物質豐盛的今天,每日全球卻仍有接近10億人挨餓,富裕地區的你我見到媒體上饑民的臉,也都不免生同情之心,很多人還會慷慨解囊來助養未開發國家的小孩。但是造成他們糧食短缺,食不果腹的元兇,恰恰也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富裕之地的人的生活習慣。

富裕國家與地區的過度生產、過度消費,令全球糧食極度不平衡(如前幾年越南糧災)。富裕國家與地區每年丟棄的食物總量,差不多等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糧食的總生產量。如果我們每人改變一點點生活習慣,吃到「剛剛好」,到餐廳點飯多說一句「唔該,少飯」,就可以省下多少浪費了的食物,如果這些食物都轉移到貧窮國家,這樣可以挽救多少生命!

如今氣候變化,極端氣候增加令很多貧窮國家的農民們糧食產量不穩定。比如我暑假拜訪過的柬埔寨農民,就因為今年雨季的缺少雨水而種不出稻米,只能挨餓,看著他們對我說:「只要想著第二天有米,我就很幸福了。」多麼簡單的願望,對他們來說卻如此難以實現,令人唏噓。

幸運地在澳門生活在豐盛的地區的是否更要珍惜,正視「廚餘」問題,切莫讓豐盛變成「豐剩」才行。

[延伸註記]

豐剩(The Leftovers):一群來自香港各地,不同身份背景的志願者組成的一個非牟利組織。組織的目的只有一個,減少浪費食物。
豐剩(The Leftovers)FACEBOOK主頁:https://www.facebook.com/over.leftover

訂閱每月紙本
西灣湖美食節一次性餐具使用及處理情況

西灣湖美食節一次性餐具使用及處理情況

西灣湖美食節一次性餐具使用及處理情況

西灣湖美食節一次性餐具使用及處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