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親密─活在澳門的性別觀察(上)

2011-03-04 國際婦女節 專題報道

文:澳門理工學院 社會工作課程畢業生 小吉

網址:https://aamacau.com/?p=1491

時間:2011年03月4日 18:18

女生告白:「勝犬敗犬:女性之間的一場殺戮?」

曾經有人以打仗比喻學生升大聯考的成敗,然而那只是人生比賽的開始。近年來,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女性地位逐漸提高,然而有一場爭戰,負方的永遠都只是女性。

不公平競賽

「敗犬」是近年一個形容某種特質群組女性的潮語。敗犬者,比喻女性年過三十沒有結婚,遭到社會排擠猶如喪家之犬。常人道,「十八廿二」是形容女子花樣年華的年歲,而現在社會,一名大學畢業生投身職場的年齡,若不計算當中的波折,常理應該在廿二、三歲左右,女性投身職場不過數年,廿五歲以上,便開始被人稱作「中女」,而在投身職場至所謂適婚年齡(三十歲之前),給予女性奮鬥的時間,大約只有六、七年,而更多人認為女性在那些年間,不應只顧工作,轉而是為踏入人生階段-結婚作準備。正當男性像古人一般三十而立,在事業作出一點成績,而同期出色的女性卻遭以還未結婚之名,被稱為打敗仗的狗,像被告知:「小姐,妳跑錯跑道了!」

未婚恐慌

「犬隻跑道」只限女性參與,女性需要在三十歲前成功找到男人結婚,假若未結婚也必要有結婚的計劃,不然,時間一過便成「敗犬」。而這種狀況,在港澳賽區尤為激烈,由於男女人口仍屬女多男少。在二零一零年澳門的統計年鑑中,二十至二十四歲組、二十五至二十九歲組,在該年齡習結婚的男女人數是女多男少,從三十至三十四歲組開始,直至四十歲以上,則呈現結婚男性較女性多的現象。兩人結婚,當然不一定屬於相同年齡組別,由此可見,男者年長成家立室,女者則趁花容正盛時早點泊岸方為上策。不少女士總望在那關鍵年齡之前能早點「靠岸」,而避免落入敗犬之列。而這種狀況,也成了近年代未婚女性的另一種焦慮主因。

狹隘的出路?

曾經有朋友期望能在有心力的階段到國外求學,報讀研究所。身邊的不乏一堆聲音,男性同事和朋友都對她的想法表示嚮往,認為年青應該多看世面;家人和多數女性朋友則反對聲較多,認為碩士畢業後快到達三十,會有錯過建立家庭的時機,很大機會墜入敗犬之列。不少上一代長輩想法仍是,女生書不用唸太多,時機到了順利出嫁才是福。這種想法與敗犬的概念同出一轍,就是無論女生在學歷、事業或其他方面表現得如何出色,三十歲以後沒有結婚就是失敗者!在港澳地區,女多男少的現象下,長輩大多支持女兒要在同性群中爭回一個男性,並要穩守直至出嫁,才是唯一出路。

誰才是最終勝利者?

社會上女性族群之中時常出現,一旦進入勝犬之列便鬆一口氣,因打完一場勝仗順利到達人生下一階段。然而這並不是代表從此便能隨心去發展職場或自我增值的投放,反而需要面對母職的這項挑戰;另一邊廂,亦要提防婚變,面對現代的離婚數字每年趨升,結婚是否終生不渝實難測。若到離婚階段,女性又被稱為「婚姻失敗」。驟眼看來,勝犬敗犬的戰事,只屬於女性之間,然而從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婚姻觀、男性對女性青春的情結及人口結構的多重因素影響下構成的。因此何謂勝何謂負何等重要?社會的身份認同也。藉得深思是,這場戰事的籠牢實影響著身為現代社會中的妳我,「敗犬」、「剩女」這些污名背後,究竟誰才是最後勝利者。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