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效幫助輟學生,首先要了解他們輟學的原因。從我們多年的實務經驗和過去的研究文獻均顯示,教育制度和課程雖然不斷轉變,然而導致輟學的基本危機因素多年來卻變化不大。 要預測一個學生會不會輟學,很大程度可以從家庭背景, 學校經歷, 反社會行為, 個人性格特質等因素作出具可信性的預測。輟學生很多時來自低收入家庭,並同時擁有家庭結構性的不利因素,例如:單親家庭、父母學歷低、家庭成員眾多、有其他輟學的家人等。輟學生中男性比女性多,少數族裔的輟學機會亦較高,輟學生的家庭狀況研究顯示,很多時輟學生是缺乏監管、家長採取過份寬容的管教方式、對子女學業亦沒有期望,家長對不理想學業成績的消極反應等。
我們在社區中接觸的輟學生很多都是曾經留班、學業成績差、感覺自己與學校沒有關係、來自低收入家庭,父母親的學歷較低。他們在同學當中屬於比較被動的一群,欠缺自信心、做人處事的準則較為偏離正道、有明顯的行為問題、心理上較為脆弱、常常因犯事被警察查問或拘捕。
既然導致輟學的因素這麼多,他們當中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互為影響,究竟當中那些因素是最重要、最有決定性呢?美國進行了一個大規模的輟學生追蹤性研究或者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該調查訪問兩代分隔十年,由十二至十六歲的輟學青少年,比較從心理、社交、家庭、行為及其他範疇數十個指標與輟學的關係,發現學校經歷等因素(包括留級、在校成就、對學校的投入)已經可以預測大部分輟學個案,其他因素雖然重要,但對預測準確度的提升並無顯著幫助。
這個研究結果,好像與我們的實務經驗有所差別,輟學真的與個人和家庭因素沒有關係嗎? 導致學生輟學,是否純粹是學校的責任呢?這個問題很難有絕對正確的答案,亦正正反映輟學問題的複雜性。或者可以這樣說明當中邏輯關係,如果路面有水,不一定是因為下雨,或者有其他原因導致(例如:清潔街道),但如果下雨了,雨水引致路面濕滑就很明顯了。來自單親家庭、低收入、父母低學歷的學生,不一定會輟學,反之每年傳媒都報道有不少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是由清貧困苦的環境中成長。但很多時,大部份輟學生卻來自這些狀況的家庭卻又是鐵一般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