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街頭,大聲吶喊,反公職法援、要求政府加快「起樓」、積極參與澳廣視改革討論,一班「80」後、甚至「90」後的新臉孔異軍突起,馬上吸引媒體和社會的目光。自今年五一遊行之後,他們開始以「青年動力」的名字出現,成為街頭運動的新生代。
「澳門有條件可以做得更好!地方細細,錢好多,但如果再不正視現在的問題,澳門的未來會變成怎樣?」因為不滿賭場假招工, 阮佩嫦與一班志同道合的網友參加今年五一遊行,有誰會想到一位「90」後,才剛考完高中畢業試的女孩竟然跑上街頭,最後還站到媒體的鏡頭前變成這支自發遊行「新力軍」的發言人?「我是一個很大膽的人,朋友都說我膽子比腦袋還要大…哈哈…其實我們出來只是說事實,澳門街很多人知道這些事是真的,但都不敢說。基層市民經常被人壓榨,那批建築工人好像被人玩弄一樣,為何要給人家希望、轉頭又將求職信全部丟進垃圾筒?公義就是對的就說對,錯的就說錯,但澳門很多人都不敢。」
一次遊行,召集了一批散兵游勇,想爭取社會有更多改變的年青人。於是「青年動力」應運而生,大膽敢言的阮佩嫦更被推舉為會長。萬事起頭難,在會內年紀最輕,卻要扛起組織、協調和團結的責任,對剛踏出校園的阮佩嫦而言一點也不容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盲點,每次傾談都會令大家更明白對方的想法,最重要是多點包容和理性。我們會深思每次行動的效果和後果,不光是批評,更重要是提出建議。」一個初生的議政團體,無錢、無資源,僅靠一份熱誠和理念去維繫,最令她感嘆的並不是其他,而是社會上一股無形的壓力「高中畢業聚餐時,有老師對我說:我支持你!你做得好好,但奈何我的身份……我想,澳門即使是老師、清潔工也怕沾手政治會失去飯碗,找不到工作,怕會有後果。」
「青年動力」以街頭活動為主導,人家看來好似「幾激」,但走上街頭,原來並不為別的,全因資源有限,街頭活動反而是成本最低,最容易接觸市民的方法。「站出來至少可以做一個榜樣,讓更多人關心和知道這事,網上作用始終有限,很多人因為很多顧忌,有份工、有家庭不會站出來,還有很多人不會上網,街頭活動是最平又有效的方法。」自覺並不算「出位」,阮佩嫦認同,當越來越多人這樣做時,社會遲早會習慣。
面對升學之路,最終阮佩嫦選擇在聖約瑟大學修讀政府研究學系,「有想過讀社工或教育,但做社工,一次只能幫到幾個人,但一個好的政策,可以幫到好多好多人」,在阮佩嫦眼中,政治是一門複雜但「好靚」的藝術,似乎與一般人的想法相去甚遠。「政治靚在你要多聽別人的意見,一個決策要同時迎合很多不同類型人士的需要,要學習很多、聆聽很多,才能做得好。人每每有自身的盲點,一個好的政策正正要克服盲點和誤區,讓最多人受惠,這是一門講究妥協和平衡的藝術。」對於特區政府施政,阮佩嫦也有巧喻「聰明和有智慧最大區別是,聰明人會卸膊;有智慧的人會勇敢正面面對問題。我希望崔特首是一個有智慧的領袖。」
雖然外界對「青年動力」寄予不少期望,但阮佩嫦自言不會因此感到壓力,以一個初生的青年團體而言,他們的行動不求聲勢浩大、不求多、也不求經常曝光,而是實事求是地集中力量,對有價值的社會議題發聲,因為社會的未來建設,年青人不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