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電影人:影展是世界窗口 辦成功影展需從教育着手

045 我們值得有一個真正的電影節 紙本月刊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37036

時間:2017年01月21日 10:10

台灣電影於華語電影界佔一席位,金馬影展更是華語電影界每年的觸目盛事。而除了大型影展,如金馬、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北電影節等外,台灣目前每年亦有幾十個大小影展,包括獨立影展「游牧影展」、「女性影展」、南部的「高雄電影節」、「南方影展」等,每個影展主題與精神各有不同,一些映院更每月舉辦主題影展,電影氣氛濃厚。一些留台從事電影工作的年青人表示,影展作為文化活動,應發揮平台功能,介紹作品與導演予觀眾認識。

李卓媚於台灣修畢電影後留台發展,偶然亦會參與澳門的電影製作,包括入圍金馬影展的短片《撞牆》。她表示,在她心目中最理想的影展是會對關注的議題及觀點展開不同主題規劃和深度的學術探討,而且具備持續教育的功能。「影展前夕和放映期間,會辦相關的影人講座、對談活動,甚至藝文表演,都能為影展期間之選片奠基礎、入門、暖身及宣傳效果。結束後繼續關注所參與的影人動向及影片發展,這方面台灣的紀錄片影展及女性影展做得很好,話題貼地思辯性高,每部影片都會提供與影人面對面的機會。創作者是很需要被了解,觀影後觀眾能參與票選,同時能接納不同風格類型電影,關注弱勢、市場以外的獨立電影。」

「電影是充滿無限可能,令本土電影推向國際,藉由電影為社會不公發聲的義務,影人及觀眾是最大受益者。」

影展只有紅地氈?

被問到對於首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的看法,李卓媚坦言當時人在台灣,未能到現場了解,但感覺台灣大型影展如「金馬影展」對於推動影視文化,對電影工作者所作出的貢獻及付出給予肯定和支持,而澳門的是推廣旅遊事業,與「金馬」的出發點截然不同。「澳門這次影展是推廣旅遊,名字響亮規模夠大,花大錢邀請明星能吸引眼球就可以。片單質量其實相當吸引,著名導演也選擇這裡首映,但宣傳和節目編排混亂,官方網站資訊甚少,有的影片連照片都沒有,介紹含糊草率;宣傳片內容和技術欠佳,背景圍繞贊助賭場,沒半點影展介紹,內容表面欠缺誠意。」

她表示,「金馬影展」會早於影展開始前三個月開始宣傳,影展設多個售票站,一般便利商店即可購買,而且節目表介紹詳盡,電影曾入選的影展及獎項都會標明。影展奬項評審方面會應對不同類別,分成初選階段、複選及決選階段,今屆評審團就共有35人。「典禮結束後,慶功宴裡參展影人共餐超近距離接觸指教,旁邊是國際媒體寫稿及訪問室。」

但今次影展最令人失望的,還是主辦單位欠缺對電影的尊重。「身邊有在台灣從事電影攝影工作的朋友為影展專誠到澳門,最後在社交媒體表示:一個國際影展在放映影片時,居然發生放映畫面比例錯誤,硬生生的將畫面左右裁切掉,一個電影就徹徹底底的被摧毀殆盡,所有的工作人員的心血一夕之間化為烏有,所有的影像美學破壞殆盡,影響了所有觀眾的觀影感覺,破壞了在場所有國內外電影工作者、觀眾對於這部電影以及參與的工作人員的評價,一部電影就如此地被踐踏的體無完膚。」

讓電影回歸人民 辦心目中的理想影展

最近於台灣有份舉行「我地」影展,介紹兩岸三地的獨立電影的台灣年青電影工作者鄭雅芬認為,影展作為文化活動,作用之一是平台功能。「每年世界上有這麼多優秀作品,但是不論是台灣還是澳門,都是透過商業院線認識這些作品,但是還有很多電影因為不同的考量,所以沒辦法或是不適合做商業放映,因此才會需要透過不同主題、精神的影展,介紹這些電影作品跟導演給觀眾認識,也幫助導演們找到拍攝下一部作品的資金等。」

「我地」港澳電影節影展企劃。

「我地」港澳電影節影展企劃。

「影展是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透過電影可以讓不同國家的人互相認識、進而了解,開拓視野。」

影展要成城市品牌?請由教育做起

環觀全球,不少地方皆以電影展作為城市品牌之一。康城影展、威尼斯影展等等便是例子之一。問及澳門是否也可以透過舉辦影展建立自身品牌,李卓媚與鄭雅芬不約而同地表示,現階段或許該更著重電影教育。

「我覺得『澳門國際錄像展』已經做得不錯。」鄭雅芬解釋,「目前澳門電影工業還不太健全,所以與其在這階段就想要透過電影建立城市品牌,我會覺得持續鼓勵本地創作人創作、政府提供更多資源和配套可能是更重要的事情。有了影片之後,再來談推廣的影展可能會比較好。因為影展最重要的是電影本身,至於其他的像是紅地氈啊等都是比較其次的。」

「我地」影展 現場(©同喜文化)

「我地」影展 現場(©同喜文化)

她又補充,一切要先從電影教育開始,培養觀眾有持續觀看電影的習慣,讓觀眾有自覺的認知這樣的文化活動是重要的,對城市文化發展來說有幫助,接著才能討論其他的可能。「要先有固定地方可以常態的播映非主流電影開始吧,然後也需要學校等地方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像是有關於電影美學、文學等相關課程,培養大眾欣賞電影這門藝術的視野。」

李卓媚則認為,以澳門的財力,要舉辦大型影展絕非問題,加上人才開始回流,是辦影展的好時機,但要認真回饋社會。「凡事不能虛浮,急功近利,先從培養觀影習慣開始。從小常接觸的是香港電視,學校沒有電影欣賞,對自身文化幾乎零,藝術想像刻板。」

「甚麼是『城市品牌』?連氛圍和觀眾還沒培養就花大錢,最後受惠者是誰?」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我地」影展 現場(©同喜文化)

「我地」影展 現場(©同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