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導演底線】外國導演面黑:觀眾在何方?!──紅地氈影展嬲爆現場

來論

文:小鳥

網址:https://aamacau.com/?p=36103

時間:2016年12月12日 10:10

15502961_10154829080642840_155319414_o

昨晚在「紅地氈」澳門國際影展看了一部1960年由法國導演 Georges Franju 執導的黑白片《無臉之眼》(Eyes without a Face),這部片絕對是驚悚片的經典。故事講述 Christiane 因一場交通意外導致毀容,她的整容醫生父親 Genessier 於是到處物色年輕女孩來進行換臉手術,希望女兒能回復美貌,不用終日戴著面具,但卻一直沒有成功,直到有一次⋯⋯這部片非常好看,幸好我於一個星期前已買了票,因為在開場前一個多小時,網站說門票已售罄。

這部片讓我想起 Pedro Almodovar 的《The Skin I Live in》,也讓我想起黑澤清的電影,是的,這部片其實是由黑澤清為這次影展挑選的,這位知名國際大導演專程從日本飛來澳門出席這個影展,也有在這部片放映前亮相說幾句,但見到他面黑黑,梗係啦,現場只得十個觀眾….咦!不是說門票已售罄嗎?為甚麼只得十個觀眾,因為大部份的票,主辦單位都免費派了給贊助商、其他政府部門……導致不想看的人手上有很多票,想看的人用真金白銀也買不到票,不只這場電影是這樣,有很多一早說「滿座」的電影都有這情況出現。

黑澤清導演很面黑的說,很高興有觀眾來看這部電影……老實說,換著我是黑澤清,我的臉肯定比他更黑!而且十分奇怪的是,有些電影既有導演甚至男女演員到場,但只安排開場前說幾句話,而沒有安排映後座談!而另一場德國導演的電影也有同樣狀況,導演見到現場很少觀眾,但票房卻說門票已售罄,導演表示對今次影展的安排十分不滿意!場外巧遇一位外地到澳門採訪今次影展的記者說,大會安排的穿梭巴士司機是不懂英文的,有次更把他們載到別的場地去,安排甚為混亂。

澳門其實有頗多喜歡看電影的觀眾,以近年文化中心主辦的「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和「亞洲電影觀景窗」為例,在有接近400個座位的文化中心小劇院放映,好多時都坐滿一半觀眾,有些電影甚至出現接近滿座的情形,因為文化中心真的把焦點放在如何宣傳和推廣那些電影,而不是那塊「耀武揚威」的紅地氈!

這個「紅地氈」澳門國際影展的主辦單位,也就是旅遊局和那個不懂電影的影視製作文化協會,你們不懂影展是甚麼,就不要霸住搞,澳門有很多文化人比你們更懂搞國際影展,不懂電影但又要霸住搞,只會把「澳門」的名聲弄得很臭!

訂閱每月紙本

15491536_10154829080842840_1519639103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