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採購「價低者得」或被一些政府部門主管奉若金科玉律,但一些負責執行的公務員卻不以為然。所謂「一分錢,一分貨」,特別是負責採購設計、表演等文化類產品與服務的前線人員都深明,靠低價中標的公司表現未必好⋯
華語電影發展至今一百多年,臺灣是其中主要的產業基地,而已舉辦42屆的「金穗影展」幾乎是每位臺灣影人心中想要獲得被認可的影展,曾扶植了非常多知名導演。 這天,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
(節錄自「關注戀愛・電影館專頁」【一人一信系列】) 我叫阿彩,從事博彩業,今年55歲,有一日,囡囡話帶我去睇電影 ,我一口應承,因為我已經好耐冇睇電影。我問囡囡去邊度睇戯呀?佢話我知去戀愛.電影⋯
今年是澳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15周年。隨着澳門市民對文物建築越來越關心,保育議題亦屢受社會強烈關注,較近期的就有東望洋燈塔景觀會否受高樓項目影響。文化局早前就與「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會面。關⋯
在準備這個有關「預設醫療指示」(1)及探討病人生死權益的專題時,因得知衛生局轄下的「生命道德委員會」曾於去年十二月召開探討以上議題的會議,《論盡》媒體於今年三月向衛生局發電郵查詢「預設醫療指示⋯
認識Capricorn是在「不是垃圾站」來到澳門的時候,那時候,她和另一位關心城市減廢問題的Angus不約而同去了香港參觀,然後把「不是垃圾站」帶到澳門(見論盡前期報導)。兩位合作在花城公園開了⋯
攝影小誌(PhotoZine) 近年在攝影藝術中大行其道,深受創作者歡迎。相較於傳統大開本精裝攝影書(Photobook),攝影小誌有著較低的出版門檻與較短的出版週期,從主題、內容編排等方面予作⋯
步入舊法院展廳,只見一面白色的牆上貼滿了澳門舞蹈的發展軌跡:從1977年雲龍舞蹈團成立,由聖若瑟中學舞蹈組擴展成舞蹈社;到1987年教青局舉辦第一屆澳門國際青年舞蹈節;1997年演藝學院舞蹈學校⋯
踏進展覽《No Where To》,拾起手電筒,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展廳中,劇場演出消失的軌跡在微光下隱隱現了形。然而,我們為什麽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為什麽要吃力地持著微光摸索,逐字推敲? 「重看消⋯
澳門藝文發展資料的存檔、整理、展示一直殘缺。以往當有《戲劇年鑑》、《舞蹈年鑑》,現在連這由政府主導的計劃也暫停好幾年了,更別說是這年代該有的電子檔案庫。於是乎,澳門藝文界好像做了很多,政府好像投⋯
到2019年的作品《澳門之年》(徐欣羨監製)。這年剛好是從回歸20週年,《奧戈》之後的十年。這一部電影不是一個人的作品,而是由九名創作者分別創作他們自己的作品,每人十分鐘。創作者都是在澳門出生⋯
是基因決定一個人的性格還是後天培養影響?這一直都是個熱門的科學研究題目。複製基因這個技術,今時今日來說並不新鮮,但「複製人」這項研究一直因為社會倫理問題而被禁止,如果撇開倫理問題,這個話題還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