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在國際勞工權益運動有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在中華近代史有追求民主和科學的「五四運動」;在澳門街回歸後,直至疫情前有不間斷的「五一」遊行,還有在二〇一四年那次壯闊的公民力量展示——促使特區政府最終撤回「離補法」法案,被形容為「澳門光輝,五月」。然,今年,儘管疫後了,澳門街的「五一」除沒有過往人們熟悉的「遊行」外,還引發備受關注以至爭議的事件。至於公民社會的狀態,則因經過二零二一年立法會選舉跟隨香港「模式」的「DQ」事件(20名非建制參選人被取消資格),致使正要走向成長的公民社會骤然停步,幾近寂然繼而活力不再了。
東望洋山景觀經歷多年爭議後,五月初,特區政府終於向城規會和文化遺產委員,介紹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議要求所做的《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周邊區域遺產影響評估及城市設計》初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曾在決議中提⋯
廟宇的對聯,教堂上的石碑,街巷商店的招牌⋯⋯字體的美學是澳門世遺乃至城市風景的重要元素,亦反映了文化的脈絡與創意的多元。事實上,字體的名字,如新細明體、標楷體、Times New Roman、⋯
二〇二一年三月八日,文化局公佈新中央圖書館設計方案的評選結果,獲選的是唯一將愛都酒店壁畫移入室內的荷蘭團隊Mecanoo。雖然尚未知圖書館何時正式動工,但可以肯定的是,愛都酒店這座賭王何鴻燊在澳⋯
來到五月的第一天,且看疫後澳門會不會把五一遊行復常。但此刻,首先不期然想起的是澳門五一遊行初次冒起的日子。當然,在這裡也不能忽視補窿的提示:遊行不是表達訴求的唯一方式。 澳門回歸後一個勞動節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