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專題】香港「佔中」就像一面鏡,投射在部分澳門人心中,是當年政改諮詢的荒誕與無力,心中隱隱作痛。河蟹橫行,「愛國愛澳」佔領澳門,從夢中驚醒的靈魂自此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
【藝文爛鬼樓】整個10月就在每天追看着香港雨傘運動的新聞中度過,在牽動人心的事態發展中,有民眾自發建構起來的抗爭文化,還有各種新的創造每天都在廣場上出現,儼然已建立起這一代香港年青人的自我認同和文化認同。
【人物專訪】本期《論盡》找到澳門出生,正在台灣修讀電影創作,新執導短片《少男的祈禱》剛獲第四屆印度「班加羅爾國際短片影展」「國際競賽」首獎的周鉅宏,分享他的求學歷程、生活和創作心得。
【歲月留情】「無所謂,對我無影響。我新鮮即造即賣,總有人喜愛現場人手造的,熱騰騰的花生糖。」在新馬路擺檔三十年的車仔檔檔主健叔神態自若,彷彿連鎖店的擴張存在於另一個時空。
售賣地點:http://aamacau.com/?p=7737
訂購表格:http://aamacau.com/?p=3847
廣告聯絡:[email protected]
近年來,學校積極要求公民老師前往教青局參加性教育相關培訓課程。教青局的師資相當不錯,自外埠請來性教育專家講述,老師們上得也算滋味。但至於是否於課堂教學上能有所裨益,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些受培訓的老⋯
在澳門,校園看似不熱衷政治,有時卻令人眼花繚亂。為何有些學校會變成候選人的票倉?政改諮詢校方為何要學生簽名表態?反離補集會後,學生得到的竟是老師的警告和訓示?近日一份中華教育會的教學指引,旋即引⋯
抗爭即搞事?年少是罪名? 「被煽動!被利用!有書唔讀,四圍搞事!」是香港中學生參與「雨傘運動」聽到最多的指罵。讀中五的Leo第一天就響應中學生罷課,從早到晚擺街站,喊到聲音也沙啞,向市民解說「罷⋯
最近,在不同的餐敍中,有機會與本地的教育部門官員以及精英名校負責人分別同桌。席間聊起本澳高中生升讀海峽兩岸大學的情況,都透露近年往內地升學的比例大幅減少,而往台灣升學的學生則逐年增加。據教育部門⋯
談起澳門電影,大部分人覺得陌生。到「維基」一查,從1990年到2011年,四十多部。較為熟悉的有《奧戈的故事》、《望廈緣》、《無花果》、《堂口故事》,在澳門,做電影的人似乎少數又少數。熱愛電影的⋯
鉅記、咀香園、英記……連鎖手信品牌店早已成為澳門另一個「大三巴」,一個遊客必到之處。手信店的手抽膠袋更是掛滿在遊客的手上,成為澳門的另一個標誌;廣告強勁、包裝精美、批量生產的餅食和糖果成為了外來⋯
「佔領」是甚麼? 當諸位看到「佔領從未發生」這個標題,應該耳熟能詳,一定猜到接下來我要說甚麼了。我們對「佔領」的理解,遠比「佔領」本身是甚麼來得重要,「佔領」是甚麼呢?是否一定數量的人站在那裡⋯
在馬路還留守紅綠燈的時候 車子有恆久不止的承諾 我曾無知地問 遮打道在哪裡? 下雨時可有遮蔭處? 可有斑馬線讓露宿的老人通過? 往政府總部趕著上班的朋友 今天下午吃了昂貴的三明治與冷飲 默唸時間⋯
沒有窗口,空氣混濁。任裝扮得再時尚、再漂亮,劏房依然劏房,也難逃活在盒子裡的命運。一幢幢密不透風的高樓,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爭着衝破誰會在意的天際線。在職貧困,文憑多張,也不算甚麼。綠意盎然的植⋯
跟本地舞者郭瑞萍(Candy)與丹麥藝術家Kitt Johnson的訪談現場是工廈內的一個偌大留白空間。外面的世界是祐漢公園、街市和被一幢幢舊樓包圍,內外有著強烈對比。在這個錯置的時空下,似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