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專題】公民暢所欲言,說真話,聽在當權者心中,往往會變成刺耳聲浪,甚至招至無情反撲,被瞬間窒息。
歷史提醒我們,自由並不是必然。歷史更不應忘記,一代又一代抗爭者為推動民主、公民社會進步的犧牲和努力。翻開塵封的記憶,近代澳門經歷過一段真正的白色恐怖時期。就在二十五年前,一班堅持平反六四的大學生和民聯會成員,陸續受到左派力量的高強度社會打壓,暴力威嚇、經濟封鎖、一夜失業,連家人也受到牽連,誓要將異見者迫至毫無立錐之地。在這時代的漩渦之中,有人被迫急流湧退,有人最終流落異鄉,有的潦倒一生,也有人堅持下來,繼續擔起民主旗幟。
那年春夏之交,抗爭之火已深植一代澳門人心中,靜待嚴冬過後再發新芽。
X
【藝文爛鬼樓】8月尾9月,白色恐怖赫然降臨小城,強權先要人噤聲,控制表達,在此人心漠然與惶惶對峙之時,劇場裡的強光照射之下,却先後有3個演出與敏感話題扯上關係──《雲端》、《藥》和《再見唐吉訶德》,當中對政治高壓下理想的追求、人心變異等,皆作出描畫和反思。這可能是一次不約而同的巧合,也可能是劇場人對社會緊張氣氛的敏銳回應。每個演出都是一次當下心靈的呈現,不僅顯示了創作人對小城未來的關心,更是對生存信念的莫失莫忘。
售賣地點:http://aamacau.com/?p=7737
訂購表格:http://aamacau.com/?p=3847
廣告聯絡:[email protected]
陳飛歷,一個澳門劇場界最具話題性的人物。 從幽默抵死的《五碌葛》系列、批判校園集體作弊的俄國翻譯劇《自選題》,到去年諷刺賄選與新澳門學社合作的《擺明請食飯》,他的劇作總是與政治、社會現象緊扣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