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〇年一月,澳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對剛剛迎來3,900萬遊客、以博彩旅遊為龍頭產業的澳門來說,其經濟受到重挫,其後本澳接連實施出入境限制措施,遊客大減85%。
以往人來人往,甚至要實施人潮管制的大三巴、議事亭前地、以及路氹的博企人潮慢慢消散,一間又一間以做遊客生意為主的手信店、珠寶店、藥房亦開始出現結業潮。
有市民感嘆,澳門「風光不再」。另一方面,亦有市民認為,終於可以再次感受昔日寧靜的澳門小城氣氛,今次疫情對澳門來說,何嘗不是一次喘息的機會,讓我們思考小城的經濟命脈、空間佈局應當如何重新走上正軌?
可是,正當我們都以為城市終於得到一片短暫的寧靜之際。今年六月出台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〇二一反映,本澳在二〇二〇年的整體耗電量,在疫情稍為下跌之後,至二〇二一年竟重新上升,數量甚至超越遊客有3900萬的二〇一九年,同時,臭氧污染問題亦日益嚴重,到底我們的城市出現了甚麼問題?在粵港澳大灣區一同發展的國家主旋律之下,澳門如何透過參與區域合作解決本澳的環境污染問題?
根據環保局六月發表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〇二一(下稱:《報告》)顯示,本澳的耗電量在二〇二一年再次破紀錄上升,並已超過二〇一九年。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去年本澳耗電量比遊客最多的二〇一九⋯
環境保護局於今年六月發表《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〇二一(下稱:《報告》),冀讓居民了解澳門的環境狀況和變化趨勢,推動社會關注及參與環保工作,以推動澳門的綠色低碳轉型及持續提升澳門的環境質量。 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