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天鴿」肆虐,對本澳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及財產損失。政府事後作檢討並提出改善的多項措施。然而,早日下雨天再遇天文潮下,內港一帶又是嚴重水浸,居民及商戶批評政府對水患的治理一籌莫展,沒有颱風也勁水浸,質疑政府何時才可以有效解決水浸老問題。
在本週一(16日),特首崔世安召開政府跨部門會議,聽取各級部門領導匯報防治水患系列工作的進展和困難。政府發言人辦公室的新聞稿稱,行政長官指示各部門要迎難而上,尤其近兩日因天文潮引致內港水浸,再度顯示了需要改善處理的情況,期望各部門從中加強治理,以便更有效應對風季和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
可是,在各相關部門的匯報只是講了自己做了多少工作,似乎並沒有觸及內港水浸的真正成因,以及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指出的是,政府必須重視如何解決水浸問題,實實在在地提出改善方案及清楚的時間表,若未能如期完成或質量不達標,期關官員需被問責—政府須要以對市民有交代的堅決態度去治理水患!
由於本澳近日連場大雨,加上出現天文大潮,從上週六開始到本週一,內港一帶均出現海水倒灌的情況,沙梨頭、十六浦一帶頓成「澤國」。水浸期間,氣象局於內港錄得最高水位約0.42米,水深至小腿位置。突如其⋯
今次內港在「少風少雨」的情況下出現大面積水浸,中區社諮委陳桂舜坦言,水浸的「原兇」其實就是每逢夏季都會出現的天文大潮,屬正常的天文現象。他指出,上週末至本週初期間,本澳普遍吹東風,加上前山河流域⋯
內港連續多日受到天文大潮影響出現水浸情況,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今次的水浸事件反映2015年完工的「見縫施堵」臨時防洪工程出現問題,而政府自2012年規劃興建的內港雨水泵房,至今仍不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