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詩評、藝評、影評,評評評。
下班前和同事說,今晚去看澳門電影。 她們問︰「邊個明星做架?」 我說︰「講你都唔識。」 又回︰「車!咁睇黎做乜。」正想考慮告訴該片的策劃,你們宣傳可能有問題之際。 另一個女同事說︰「啊……嗰個⋯
本地電影《堂口故事3──心亂疑城》今天就是首映了。上映在即,問監製朱佑人對票房有何期望?「我梗係想場場滿㗎喎。」當我們談論澳門電影時,我們終於可以談論票房。到底會有多少澳門人買飛入場看澳門電影⋯
你還記得,你是怎樣渡過童年及少年時代?你是怎樣成長的? 是乖乖的上學?乖乖的讀書?年年考第一? 是一直在遊玩?打架?溝女?經常被罰甚至被踢出校?還是更嚴重的曾經犯過偷竊罪,曾被送進少年感化院?⋯
家的感覺,是不高不低的雲。 雲的影化開,紅色中摻著藍色。對角放著兩瓶水,反正後來都分不清那一瓶是誰的,有陣時都喝亂了,只用一個瓶子不是很好嗎?為甚麼分他喝的水,還是她喝的水? 燈光時而慘白,然後⋯
這次在永樂2院的澳門電影週,我幾乎每天都有去看。 先說一下,我看了《亞明的澳門》、《夜了又破曉》、《痕跡》、《堂口故事2愛情在城》,這四部都是本土制作,當中除了《亞明的澳門》是首次觀看,其他三部⋯
今天終於看了十八年前無緣看到的澳門本土電影《亞明的澳門》。 這是導演的故事,非常簡單。美國讀電影回來的青年,想在澳門拍片,到處找資金,一個人一個人問,每個機會都不放過。本片以夾敘夾議的手法描述了⋯
打著「藝街活化社區 推動文化旅遊」的旗號,《褔隆計劃》從藝穗節的宣傳初期就贏得了不少注目。縱觀整個計劃,完整度仍有待改進,但它備受關注的程度,是不是代表了這類型的藝術計劃在澳門其實有其必要?來參⋯
在澳門,傳統曲藝和現代劇場,在兩邊觀眾群的心裡,並不只是永樂戲院和文化中心的距離。兩邊的觀眾群鮮有互通。 各有各的觀眾,各擁各的演員。 鄭尹真是當今活躍在台灣劇場上的演員。既有傳統表演藝術的功架⋯
第一次走進澳門城市藝穗節,正好遇上民政總署主辦的最後一屆;襯著對岸香港佔中運動的烽火,好像近距離地目睹時代轉變的瞬間。有幸觀賞今年澳門藝穗近九成的節目,為了不愧於這半個月的旅程,我試著在今年藝穗⋯
轉載自『澳門獨立電影節2014』-『獨立經典』導讀 尊卡薩維蒂1929年12月9日生於紐約,是希臘移民的後代,出生沒多久就和家人到了希臘生活,直到7歲才回到美國,在紐約長大,1⋯
劇畢,我把場刊放在桌上,剛好和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的《極度疼痛》並置放着。桌面出現了一紅一黑的影子,兩者像宣言一樣,把人的話刻在紙本上,告白性的宣言。 當翻看《極度疼痛》的時候⋯
這是一個票友的觀察。 表演者首先是一個有靈魂的人。 他的豐富程度取決於靈魂本質:靈魂空洞,人就空洞,靈魂豐富,人就豐富。我想,擁有豐富靈魂的人成為表演者,作品必定豐富。 表演者在戲中,多豐富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