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嘎唧嘎唧響的長途大巴車裡,看著窗外堆積著的墨色「棉花糖」,我知道,一場風雨即將來臨,我也知道,這裡的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最多不過一小時。記得有人說過,高原的天氣就像姑娘的臉,說變⋯
接著上一期,我們用行動來向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宣戰,讓綠色生活變成由生活里的小事組成自然而然的生活。不用即棄物品帶來的各種不方便,可以由使用耐用美觀的替代品所帶來的快樂彌補。而不可避免的廢棄物,經⋯
前陣子,與一位好友閒聊,大致的意思是,他認為,我們應該感謝葡國政府,他留了很多古跡及律法規定等給澳門,若不是他們,我們現在吃老本會吃得如此過癮嗎?這時我們坐在路邊,蜂擁而至的遊客在我們身邊匆匆而⋯
年少時光,我幾乎都跟隨母親住在一所鄉中學裡。學校的老師和職員們帶著一家大小住在一個三層小樓,是那種舊式有著開放式走廊的簡陋樓房。房前是花圃和大大的操場,被一圈樹木包圍。那都是長了數十年的高大喬木⋯
這幾年,我的生活中,總出現一些難以解釋的現象,舉一個時常出現的例子,是我與我先生璁都經常遇見的。我也得知兩位朋友,都經常遇見。就是:總在無意中在眼前出現幾組數字:1111、2222、3333、⋯
你不餓,而你手中兩個麵包,身邊的人也湊巧需要一個,你會怎做﹖「把不再需要的物品送給需要的人,除可減少浪費,更是一種分享。」「免廢活動」創辦人之一的米米道。「以前街坊鄰里會互相借物資,會敲門借豉油⋯
書名:第一次學種菜 作者: 藤田智 譯者:瑜軒 出版社:楓書坊 種類:花草園藝 書中介紹了果菜類、葉菜類、香草類等八十種蔬菜的培育方法,每一種都有標上難易度,讀者可以自行選擇合適的蔬菜來種植。書⋯
受訪者:大葱、ANA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是為了吃,因為肯定不夠吃!」種植班學員大蔥笑說。「是要讓小孩看到食物成長的過程,知道食物從哪裏來,不是用錢交換就有。」身旁的同學ANA也點頭道:⋯
剛剛過去的秋季,我們在《論盡媒體》的平台舉辦了「有機蔬菜種植工作坊」。開課第一節,導師和學員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甚麼是有機?」,現在似乎小學生也會瑯瑯上口:「無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然⋯
澳門自回歸以來,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但在梁啟賢眼裡,「這裡只不過是有一個城市化的外殼,內裡的人依然過著農村式的生活。」他舉例指「澳門很多女生出嫁仍會戴金豬牌,以前的人這樣做是想希望日後多生養,香港⋯
澳門一直是個移民城市,自上世紀開始,為了逃避戰亂、飢荒、改善生活,大量內地及東南亞的移民來澳定居。移民潮一直未斷過,從九○年代「龍的行動」大赦,到回歸後○九年內地再給予特殊政策,放寬一批超齡子女⋯
在2013年的夏天,當我在挪威奧斯陸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生學習後,便到了挪威一個被譽為北緯度上的城市-特郎素(Tromsø)。 特郎素是一個只擁有七萬人的城市,與其把它說為一個「城市」,「鎮」更加⋯
人類在城市中移動、聚散及互動,是讓一座城市能有機存在的總和。一個好的城市路標指示能順利地到讓你到達目的地,或在迷失中帶領著你,故環境視覺設計(Environmental Graphic De⋯
時裝工業走得快走得前,炎夏尚未結束已經陸續推出來季FW14(Fall/ Winter 2014)的厚重毛衣針織外套毛絨披風,並宣告明年SS15(Spring/ Summer 2015)的新裝即將⋯
是這樣,每個城市都有她獨特的面貌,所有收入眼簾的,全屬於城市的視覺語言,如果說建築是城市的外包裝,是第一道呈現給人感覺的門,那麼街道、景觀、招牌,就是城市獨特氣質美的載體,承載著文化及在地感覺⋯
對長大的社區感到陌生 「李生李太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早上,大廈管理看更笑容可鞠地朝我倆夫婦打招呼。她是一位已白髮鬢鬢的老婦人,約三年前隨家人從內地投資移民來澳定居,因在家無所事事,遂到管理⋯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指十年前市民尤其低收入群在面對高失業率、「沙士」恐慌時「擔心自己冇將來,但而家擔心子女冇將來」。對於澳門的低收入群尤其「夾心階層」,不但沒有資格享有公屋同時又排除於政府的⋯
零九年筆者開始離家獨居,當年租金相較以往已不便宜,一單房(俗稱劏房)約一千多元,一般一千五百元以下有交易。舊樓一房一廳近三千多元,二房一廳近四千多或以上。但時至今日,千五元,恐怕只能租得一車位⋯
在早前臺灣反服務運動的一連串百花齊放的論述中,有一篇以澳門作例子題為《從澳門簽了CEPA人均衝到全球第四高背後的真相,戳破馬英九簽署服貿台灣會好的謊言!》被轉貼到社交網站上並引起一些澳門網友的討⋯
文創就是讓人一見傾心 關於「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解拆為「文化」「創意」「產業」來理解,也可以理解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總合。文化如何成為產業呢?例如人們喜歡法國的浪漫氣息,於是遠赴巴黎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