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選議員林宇滔促請當局改善巴士路線整體規劃及站點設置。他在書面質詢中提及,現時巴士路線設計不夠周全,雖有巴士駛經路氹區及到橫琴口岸,但服務對象未能涵蓋高等院校學生,問到政府會否規劃改善路線。另外⋯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昨(22)日列席立法會經濟財政範疇施政辯論。有議員關注政府如何監管博企履行社會責任、確保中高層員工更多聘用本地人、發展非博彩元素投資成效等。李偉農回應指,政府會根據合同與《博⋯
直選議員林宇滔質詢當局決定新中央圖書館不再興建地下停車場的理據與替代方案。他在書面質詢中提及,在徵選新中圖工程方案時可見政府要求各團隊提供方案須包括地下停車場規劃,最近卻公佈因資源及空間分配不足⋯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15)日列席立法會施政答問大會,回應議員對明(2024)年度施政報告提問。有議員問到政府對中小企經營有何補助政策,以及預計何時公佈博企「非博彩元素」投資計劃,供社會對應及參與⋯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工程於2020年8月動工,原預計明(2024)年1月竣工,其後因疫情影響延至3月。直選議員林宇滔要求當局交代大橋現時建造進度,以及是否出現節點延誤等。另外,該工程於今(20⋯
市民陳女士去(2022)年3月18日在塔石體育館一樓大堂電梯口滑倒受傷,當時正在清潔地面,其後曾多次向體育局反映事件,指當時清潔人員沒有擺放指示牌提醒地滑,亦要求賠償醫療費用。事隔一年多,體育局⋯
直選議員林宇滔早前提出書面質詢,關注自殺數字上升、情緒困擾及欺凌問題。衛生局回覆稱,特區政府透過「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持續提高精神心理服務的可及性,擴大社會支援網絡,尤其對曾有自毀或自⋯
直選議員林宇滔指出,本澳仍經常有建築物出現外牆剝落和構築物失修塌下的情況,甚至有同一座建築物,出現多次塌下及傷人的意外,例如社會長期關注的沙梨頭海邊街50-50A號一長期空置舊樓就是其中一例,反⋯
立法會昨(16)日舉行全體會議,一般性通過修改第3/2004號法律《行政長官選舉法》法案。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接下來緊密配合議會,望年底可獲細則性通過,為明(2024)年新一⋯
立法會較少就社會關注的議題及政策進行辯論,現象常為人所詬病,而特首賀一誠亦曾呼籲立法會應多進行辯論。直選議員林宇滔表示,自己在下一個立法會會期將著重公共辯論,亦希望七位官委議員配合特首的呼籲,支⋯
直選議員林宇滔批評今屆政府在土地及房屋政策方面出現混亂,如《夾心房屋制度》法案目的不明確、經屋售價不明、長者公寓租金等基本資訊未公佈,認為這是政府習慣「到時話你知」所致。 他又指,特區政府應多思⋯
特區政府日前突然公佈由政府主導、博企負責出資及執行六個歷史片區活化計劃,惟未見細則。直選議員林宇滔憂此舉或令中小企的生存空間更狹窄,故促當局監督博企完善其社會責任,落實支持本地中小企。 林宇滔又⋯
直選議員林宇滔(右3)聯同大眾班的教練、學生、家長代表今(17)日召開記者會,要求體育局改善有關安排。 林宇滔又指出,自己支持政府開放蓮峰泳池,要求政府正式交待大眾班的方向。他批評⋯
每逢雨季本澳各地多見水浸。直選議員林宇滔詢問當局有何措施改善下環街一帶、提督馬路、氹仔黑橋區幾個地點的水浸問題,以及會否修訂《澳門供排水規章》。市政管理委員會代主席羅志堅回覆指,將研究更新或擴容⋯
直選議員林宇滔要求特區政府提出政策,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或棄養動物問題,同時應提高罰則,儘快實行街頭絕育。 林宇滔在書面質詢中指出,現行《動物保護法》規定遺棄動物的罰款為兩萬至十萬元,動物所有人只⋯
直選議員林宇滔早前提出書面質詢,要求當局交代因公共工程大量砍伐樹木原因,以及訂立保護樹木機制。市政署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在回覆中指,市政署對受工程影響樹木訂立了內部準則,規範了樹木移植、移除及⋯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11)日列席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直選議員林宇滔批評政府近期有多項施工計劃,施工前向公眾公佈的資訊不夠透明。社會上有不少對公帑合理使用的質疑意見,故要求政府交代有何目標以落實提高⋯
立法會昨(8)日全體會議細則性通過《夾心房屋法律制度》法案(下稱法案),會上多位議員就偉龍馬路夾心房屋項目質問政府,包括該項目定位與經屋有何分別,何時公佈定價、開放申請時有何措施可惠及年青群體置⋯
直選議員林宇滔表示,疫後隨旅客增加,本澳部分旅遊熱點現人龍等的士,而市民或旅客若想在舊區或民生區截到的士,更加是難上加難。因應士的服務需求量大增造成搭車難,當局須有方法解決。 他又表示,現時的⋯
早前當局公佈計劃在黑沙水庫旁設巨型觀音像,其後工程在各方反對意見中急煞,而黑沙一帶的重點工程——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仍在緊密籌備中,預計建設使用公帑14億澳門元(下同)、在2025年逐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