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大的社區感到陌生 「李生李太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早上,大廈管理看更笑容可鞠地朝我倆夫婦打招呼。她是一位已白髮鬢鬢的老婦人,約三年前隨家人從內地投資移民來澳定居,因在家無所事事,遂到管理⋯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指十年前市民尤其低收入群在面對高失業率、「沙士」恐慌時「擔心自己冇將來,但而家擔心子女冇將來」。對於澳門的低收入群尤其「夾心階層」,不但沒有資格享有公屋同時又排除於政府的⋯
零九年筆者開始離家獨居,當年租金相較以往已不便宜,一單房(俗稱劏房)約一千多元,一般一千五百元以下有交易。舊樓一房一廳近三千多元,二房一廳近四千多或以上。但時至今日,千五元,恐怕只能租得一車位⋯
在早前臺灣反服務運動的一連串百花齊放的論述中,有一篇以澳門作例子題為《從澳門簽了CEPA人均衝到全球第四高背後的真相,戳破馬英九簽署服貿台灣會好的謊言!》被轉貼到社交網站上並引起一些澳門網友的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