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世事真真諷刺。 在「第十三屆澳門城市藝穗節」,為期九日、名為「做一日村中人—藝遊路環荔枝碗村」的活動被選為「亮點節目」,逾二十位港澳藝術工作者、視覺藝術家及音樂人,與路氹相關團體聯手,融合路⋯
三、展演的澳門:日常生活轉繹 「日常」,令人猶疑的曖昧與混沌之辭,總與感知及呼吸是栓繫一起的。 「日常」,讓人仰賴想像寫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歷史向度,而不僅僅是觸及批判性十足的政治經濟學。 瓦納⋯
這些人渡過河流跨過沙漠,並非僅僅為了買賣,因為在可汗的帝國版圖內外,任何地方的商場都可以交換貨物,……。你到歐菲米亞來並非僅僅為做買賣,也為了入夜後靠著市集周圍的簧火,坐在貨袋或大桶上、或躺在成⋯
我們經常遇見,但從沒有打招呼。 我遠遠地看到你在前面,似乎是要到馬路的另一邊去,皮膚在太陽下暗得發紅,一輛車突然從你身前呼嘯而過,差一點便要把你撞倒,你呆了一下,像突然醒來,又怕看到周遭人們的目⋯
忘者 聲音引領我的旅途,但我仍在路上自由地以獨特的目光窺視澳門。戴上耳機的我好像超然物外,與城市的紛紛擾擾彷彿拉開了美的距離。 《忘者》的旅途從天后古廟開始。起初聲音帶著我聆聽自己的回憶,喚起了⋯
危險的親切感 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早於1995年便提出「通屬城市」 (generic city)的概念,指「無差異、無特色而具秩序品質的城市環境,將為全球化的必然潛力⋯
說來奇怪,一座城市,一個新圖書館,一說,便十年;文化藝術,卻只有佇立,沒有去處。 十年前,人們不想所活之地變得荊棘草莽,在經濟超高速發展潛力中,眼見本地文化如同金光閃爍的賭場窗花⋯
「保留建築物對於下一代,能給他們什麼嗎?我看不到這樣做會有更好的福祉。」早在這城市舉辦被戲稱為「盂蘭盛會」的武林群英會之前,掌管城市文化命脈的最高部門負責人曾這麼說過。此時此刻,我們被教育成對每⋯
炎熱的八月十一日星期四傍晚,在那引來無數市民批評與嘲諷的「武林群英會」開幕前一刻,一幅上書 「文物殺手譚俊榮」的黑色直幡突然從天而降,自愛都酒店頂上垂下,直面塔石廣場的文化局。雖然直幡十五分鐘後⋯
「英明的忽必烈啊,沒有人比你更清楚,描述城市的字句不能跟城市本身混為一談。」—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從2010年起首辦,每年以不同主題、形式舉行,旨在建立文學與劇場對讀⋯
剛結束的「光影節」,讓城市看起來變得熱鬧,空氣中充滿了節慶的氣氛,彷彿全城市民都為這燦爛光輝變得瘋狂。 為了取悅遊人,澳門近年拼命創造各種色彩拼觀光,誓不讓這城市閒下來,不惜揮霍資源,迅速讓城市⋯
自有記憶以來,城市很慢。 那年代,時間對分解事物的化學作用不大,雖說不上綠草如茵,海邊也不太清可見底,但倒是沒什麼高樓,也有些郊野公園,空氣凝結住了引不起我們注意;山林剛好夠用,生活的一部份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