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在本澳某大專院校就讀傳播相關學系,對於「國家安全」的理解,我個人認為其概念較為空泛,大概意思應該是維持國家的正常運作。但我知道內地對「國家安全」所指的方面極為多元,可以說得上是包羅萬有。正因如此,對於違反「國安法」行為的定義必須極為精準才能避免權力過度放大。
向政府表達不滿或解讀為煽動?
就一名普通澳門市民角度,我認為修法於我有一定的影響。現時當局建議修法的範圍和對象過於廣泛,任何人都可以解讀成不同的意思。基本上作為市民想要表達意見或作任何行為,都需要思考會否違法,例如對政府表達不滿的意見,又會否被解讀成為煽動?
當局在諮詢會上表示,有些行為「危險」,以及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可以,但事實上行為危險是否等於犯法?公眾又如何判斷這些行為何時違法?這條虛幻、似有似無的紅線又設置在何處?唯一能確保自己沒有觸犯「國安法」的行為就是不作出任何行為。
那麼,那些在澳門《基本法》列明公民享有的自由,又是否算是被限制呢?日後與外國友人聊政治話題是否勾結外國勢力?悼念英女王的逝世是否分裂國家?讚好分享貼文又是否煽動?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許修法的目的從來不在於罪與罰,只要讓一個人思考這個行為是否違法,他們就成功了。
中央怕澳門這乖孩子「學壞」?
我認為澳門在國家安全的角色是中國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最後一塊拼圖。意即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並不會輕易地分裂出去。香港在實施「國安法」後官方定性為「由亂轉治」,而澳門的角色在修法後亦會令「潛在的危險」消失,可以說是證明「具中國特色的一國兩制」行之有效。
澳門向來被視為中央的乖孩子,回歸廿多載以來,社會上可以說是風平浪靜。澳門「國安法」在二零零九年生效後未曾動用過,特區政府對於今次修改「國安法」的表述是因「安全形勢錯綜複雜,各種風險明顯增多」,從政權來說,維護國家安全是特區的責任,修法能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但從我角度來說,政權像生怕澳門這個乖孩子會「學壞」似的。
然而,如果一個國家如果能輕易地被分裂、被顛覆,是否自己應該先檢討?
少就不更事?
批判性思維讓年輕人助國家進步
有社會意見認為,學生「少不更事」、易觸犯「國安法」,故須要加強對其「國安」教育。然而,我並不認同上述的意見,年輕人「少不更事」是教育未能使年輕人認清對錯的藉口。與設有既定立場相比,讓學生思考事件的正反兩方,再提出理據更為重要。因此培養批判性思維是社會公民的要素之一,亦是「愛國」的第一步,但教青局近年來已對「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方針避而不談。而所謂「愛國」應是人民由衷地熱愛自己的國家。
人民對國家成功的地方有自豪感, 同時亦能指出國家做得不足的地方,期望國家能改善,使國家進步。現行的國安教育「一味唱好」,也許未能讓學生全面認識到社會現狀,在加強國安教育之前,應該培養好學生的基本質素。
國安教育不是一味唱好
我曾就讀於傳統「紅底」中學,當時即使學校是採用當年受爭議的教青局《品德與公民》課程,亦會將澳門《基本法》作為附加教材,公民教育課程對於「國安」並沒有太多的描述,或是當年「國安」的話題尚未成為主流。
當年所謂的「國安」教育也許只是升國旗、唱國歌而已。但在《品德與公民》的課材中,基本的中國、澳門及部分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均有講述,我個人認為對培養學生的公民質素有正面的作用。
既然內地的國家安全的範圍包羅萬有,我認為「國安」教育應該分不同的單元講述相關的內容(如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等),並且與不同的國家地區作比較,亦不應設有預設立場,而非着重於某一方面再三強調、一味唱好,務求令學生對國家有客觀且全面的認識。
明天會是如何?
我好像看不到將來
與鄰埠香港相比,澳門在外地人眼中只是個賭博娛樂之都,甚至更多的可能連澳門都不知是何處。原先已極度依賴博彩業的本地經濟受疫情重創(當然事實上還有內地「閂水喉」),抗疫清零政策亦為部分本地居民所詬病。但實際上問題一環扣一環——澳門不能與中央的清零政策唱反調對外開關,疫情反覆影響內地遊客出行,以旅遊博彩業為首的經濟自然未能發展。因此,澳門根本沒法自行解決問題。
賭收低迷,失業率高企,顯然地澳門政府有強烈的迫切性去解決民生問題,此時修改「國安法」或許不太合適,但會否是上頭的命令,或是有人急於表忠?
在我記憶中,年幼時的澳門是一個充滿着東西方文化色彩的地方,但是現在,舊有充滿特色的建築物拆的拆、改的改;街上的小孩也變成操一口流利普通話,也許連一句廣東話聽、說都不懂。澳門在回歸後的高速發展,原已熟悉的已經面目全非。
「國安法」的修改無疑是一個分水嶺——配合教育政策的改變,我們所認知的本土文化會加速消逝。正如特首所說:「澳門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有些話日後也許只能記在心裏,講出口只怕會否觸犯法律。明天會是如何?我好像看不到將來。
(文中小標為本媒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