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記憶 · 澳門故事

文化.芸術.設計 藝文爛鬼樓

文:秋桐

網址:https://aamacau.com/?p=91674

時間:2022年08月2日 16:16

活動現場派發之地圖(相片由來稿人提供)

如果問及近年來流行的大眾藝術活動,那肯定是逛藝術展覽。

那這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展,是什麼?就是全球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一般簡稱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坐落於歐洲,是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藝術節慶活動,可以稱之為是藝術展的先鋒。它擁有上百年的歷史,主要以藝術展覽為主,匯聚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展品,節慶期間在當地,還有大大小小的活動如講座、表演等等。那裏可以說是藝術愛好者們的天堂,一輩子至少去一次的地方。如果計畫去歐洲旅行,一定要安排在威尼斯雙年展的舉行期間,因為你會感覺到最濃厚的異域風情。

今年中國澳門也有參展,展品由官方團隊挑選了「一孖」藝術團隊的「夢之寓言」。它的故事,拋開了澳門紙醉金迷的一面,目的是向全球觀眾展示了澳門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生活面貌,讓更多人發現澳門獨一無二的文化內涵和城市風貌。

可惜由於疫情的原因,前往威尼斯看展覽比較困難,但不要忘記,「一孖」這個藝術小組,就在澳門,我們還可以親耳去聆聽創作者的故事。為了慶祝「國際博物館日」和推廣威尼斯雙年展,澳門藝術博物館特意舉辦「夢回澳門記憶」的社區活動,邀請了「一孖」藝術小組向市民介紹「一孖」的故事,還設計了一條導賞路線,帶我們感受深藏在舊區的「工匠高手」的精神,最後也組織大家,以手作藝術品的方式去留住一些回憶。

對比以往參加過的社區活動,這次的「夢回澳門記憶」,長達兩個半小時,還有三大環節,可以說是參加過最豐富和最接地氣的社區活動。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僅感受到主辦方恨不得把這些美好的體驗傳達給觀眾,還有每一位工作者熱心的分享。

我們總會有種刻板印象,覺得藝術家是一群讓人有距離感的群體,是憂鬱的。但「一孖」藝術小組不是。在這次的社區活動裡,他們竟然把自己工作室通通都展示給你們看,看似是藝術創作秘密的東西,也通通的分享給你們。而且讓人意外的是,他們這個藝術小組,只有兩個人。

吳衛鳴和陳顯耀,從很久以前,他們就在一起搞藝術創作,兩人非常合拍,這是一件很難得和幸運的事。甚至在我們這些觀眾眼裡,他們倆像是「靈魂伴侶」,是好友,也是知音。從他們的創作經驗和一大本作品集,他們是澳門少有關注中式藝術、很久以前堅持到現在的藝術家,他們在澳門可以說是大師級人物。但整個交流過程中,你會有種「飄離」的感覺,因為他們不像是以往接觸過的藝術大師,他們沒有距離感,而且還有濃厚的街坊氣息,你聽不到一些講高深的藝術風格和高難度創作手法,只看到他們直接拿出一個梯子,一部相機,告訴你他們是怎麼做創作的。起碼這次面向市民的社區活動,讓我們感受到這兩位藝術大師最樸實和腳踏實地的一面。

但這次的活動中,藝博館想給我們認識的「藝術家」,不只是「一孖」小組,還有一群深藏澳門舊區的手作人,一群把他們事業領域做到極致的工匠家們。我們會根據社區導賞路線,一家一家地走進他們的店裡,最初是永福圍的「一孖」,到上架木藝工會,再到三友麻雀,大昌佛像雕刻木器,鐵器美興昌,最後回到上架木藝工會。

上架木藝工會有一個魯班紀念館,魯班應該是中國早期的「工匠人」,他的魯班鎖、手作工藝已經不是普通的工藝設計,而是能沿用上千年至今,且廣大領域都能用到的工具,但從「魯班」這個名,就知道背後傳達是一種「工匠精神」。再到三友麻雀,毛澤東喜歡打麻將,他的遺物中就有兩幅麻雀,一副是牛骨質地,一副是塑膠質地,均出自澳門這家三友麻雀,比起工廠流水線上的麻將,這裡一顆顆手製的麻雀,在這快速的時代下,顯得尤為珍貴。三友麻雀的對面,就是大昌佛像雕刻木器,兩家老字號就正對著,有種大師互相切磋的感覺。進門就聞到檀香,四眼望去,工具臺就在門口,整家店都放滿了佛像、雕刻品等等,精品玲瑯滿目,而這家店的木雕神像雕刻,早已列入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後一家是鐵器美興昌,這家店的外殼跟他的經驗程度,一點都不相符,明明老闆是一個業界資深大佬,上至國家級工程,下至普通家居用品,他都是行業牛人,但他本人就是非常的謙虛,他的店鋪就是非常接地氣。除了掛滿牆的工具零件,擺滿地的鐵器,沒有一絲裝飾。可能唯一搶眼就是,有一面貼在舊桌板上的照片牆,那是讓我們這些外行人,在這充滿鐵鏽色的店鋪中,能感受到的虛榮和自豪。

走進他們的工作室,還面對面地接觸完這些澳門本土的藝術匠人和工藝匠人之後,相信參與者們多多少少都達到了一定量的情緒輸入,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手作工作坊,由工作人員教我們去製作一盞走馬燈。但在手作開始之前,他們希望用一段即興戲劇表演,帶我們去回顧自己的故事,回顧在曾經發生過的美好回憶。

如果談及我們要如何走進大眾的日常生活,要去做什麼適合澳門市民的藝術活動,這個過程不應該是「由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因為藝術活動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豐富他們的生活,為了讓大眾的生活藝術化。就像這次澳門藝術博物館打造的「夢回澳門記憶」社區活動,沒有一個環節讓你感受到藝術很難懂,活動希望培養市民的藝術觸覺之初衷也已經達到,像這類站在現澳門社會市民角度去製作的藝術活動,就該更多的推廣和持續深化下去,這也是打造「文化澳門」的城市品牌,最接地氣的內容之一。

(來稿照登)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