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新冠疫情研究團隊:「相對靜止」的封控措施值得考慮、比較可行

6.18疫情大爆煲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90147

時間:2022年07月8日 16:16

澳門大學新冠疫情研究團隊(下稱團隊)表示,「相對靜止」的封控措施是值得考慮、比較可行。

澳門大學新冠疫情研究團隊(下稱團隊)表示,綜合國內外疫情各階段展現的發展趨勢及其社會影響,以及根據本澳實際情況如目前階段本澳發生確診病例數量尚在相對較小範圍內,「相對靜止」 的封控措施是值得考慮、比較可行的選項,即盡最大程度降低本地非民生必要的活動。

該研究團隊建議特區政府繼續透過全澳核酸檢測篩查潛在個案、而居民要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以及盡量避免外出。

澳大在今(8)日發新聞稿稱,自上月18日澳門爆發新一波疫情開始至今,社會仍然面對疫情不斷升溫的重大挑戰。澳門大學新冠疫情研究團隊就如何持續優化本澳的抗疫策略,提出多項分析和建議。

GDP減少外 「封城」的成本還有如社會聯擊、接受教育及醫療、抑鬱及焦慮

團隊指出,在此次疫情中,變種病毒的傳播速度較以前明顯加快,社會上也出現了希望「全面封城」或「反對封控」等關於不同防疫措施的討論。相關公共衛生政策的制訂及更新,有必要充分考慮成本效益。

雖然「封控」的成本一般以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減少來顯示,但其實際成本還有多方面有形或無形的負面和次生影響需要考慮。例如嚴格的封控措施會影響社會聯繫、接受教育機會、醫療服務,以及增加家庭衝突,抑鬱、焦慮、甚至是自殺等嚴重精神障礙的風險。

 「高度封控」後的上海再現疫情

團隊又稱,環觀各地經驗,「絕對封控」在感染率高(澳門目前人均感染率約0.2%)及/或客觀條件齊備時執行,方會充分體現預期效果。 事實上,實施「高度封控」的國家、地區和城市(例如近期的上海)亦不能完全避免新一波疫情。

據多項研究指出,良好的個人防疫意識及行為能顯著減少病毒傳播,更能避免和減少嚴格封控措施帶來的嚴重次生問題。

若「高度封控」 澳門會面臨多項重大挑戰及困難

團隊又認為,如果在澳門實施「高度封控」會面臨多項重大挑戰和帶來一系列新的困難。

團隊指出,澳門缺乏精細的地理區劃,生活物資供應體系很難細化。澳門亦沒有類似內地的居委會、村委會等執行力強大的社會基層組織,保障每家每戶的物資供應亦需要大量和持續的額外人力。

澳門公共醫療體系雖然設立了針對多個區的分佈設置,但這種設置不完全與封控所要求的地理區劃一致。另外,澳門屬老年社會,需要長期維持治療的患者眾多。在嚴格封控下保障患者的基本維持治療,包括日常門診和藥物供應等,是重大挑戰。

團隊又稱,有效的封控需要由執行力強大的基層組織和機構來具體執行,而本地並未有此類基層行政架構。

最大程度降低非民生必要的活動的「相對靜止」比較可行

該團隊指出,綜合國內外疫情各階段展現的發展趨勢及其社會影響,以及根據本澳實際情況如目前階段本澳發生確診病例數量尚在相對較小範圍內,「『相對靜止』 的封控措施是值得考慮、比較可行的選項,即盡最大程度降低非民生必要的活動。」有關具體要點:「繼續透過全澳核酸檢測篩查潛在個案;居民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居民盡量避免外出。」

團隊又對有症狀患者、無症狀但檢測陽性的患者以及檢測陰性的人士的處理作出建議。針對有症狀患者,團隊認為,如果未來患者人數激增,有症狀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數量也會成比例增加,需要提前規劃急救物資、人員和設施(例如ICU)。

針對無症狀但核酸檢測陽性的患者,團隊指,在方艙醫院床位數量可容納的情況下(5千-8千人),盡可能以方艙醫院進行隔離及治療這些患者。若社區爆發加劇,患者數量遠超方艙醫院容納範圍,要求患者居家隔離至少7天,並實施以大廈安保人員為監督基礎的控制措施。

至於核酸檢測陰性的人士,團隊則建議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的基礎上,維持正常社會運轉。

原經常擠滿居民及遊客的板樟堂,但在自疫情爆發後,喧鬧不再。

澳門若「全面封控」要向內地請求提供進一步多項支援

一旦澳門有必要實施「全面封控」,團隊則建議特區政府可請求內地提供進一步多項支援,包括邀請公共衛生、疫情統計和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專家及團隊提供決策參考。

團隊亦認為,當局也有必要優化全民核酸檢測的流程;同時要關注居民心理狀況,避免應激性流動(Shock Mobility),因恐懼引發的混亂既無益於疾病防控,也無益於澳門經濟及市民生活。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