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瑜:學習要充滿創意以及思考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2022-04-01 反戰與教育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85915

時間:2022年04月2日 12:12

校方亦應該教導學生並非以暴力即可決定對錯以及解決問題,而是要透過對話、聆聽來解決。

於本月中,有市民致電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反映,疑有個別學校要求教師在上課時不能夠談論烏俄戰爭的相關問題。該名市民指出,若此事屬實或會影響本澳的基本法所賦予澳門居民的權利。對此,資深教育工作者蔡梓瑜表示,未有在教育界接收到類似的信息,但他直言,若有個別學校選擇限制在課堂上不能夠討論烏俄戰爭的這一舉動並不「出奇」。

蔡梓瑜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討論以及思考,讓學生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而並非先教學生選邊站。

蔡梓瑜表示,目前中國社會上都故意刻劃烏俄之間是「衝突」。但事實上,不論以何種借口,俄羅斯目前所做的行動正是以軍事力量侵入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他認為,或正是中方遲遲未有正式表態的舉動,令部分愛國背景的學校可能會十分「謹慎」去處理有關問題。若有個別學校選擇先自我審查、要求教師冷處理是有可能的,甚至在課堂上不准討論相關問題。但他表示,目前未有收到消息指,有學校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禁言」。

蔡梓瑜直言,若以政治立場來選擇教材,而非公義、正確的價值觀,這便與最基本的公民教育是有所違背的,而且對學生的價值觀亦會帶來影響。他認為,教師在協助學生構建家國觀念時,應先使學生學習讓公義的價值觀融入於生活當中,而非先教學生選邊站。

他又認為若學校先預設立場來教育學生,或會導致教師教一套;而現實卻是另一套。而教師在校中所謂恆常的真理,到走出校門後卻自打嘴巴,這樣又如何春風化雨,教育好學生?

資深教育工作者蔡梓瑜

教育加入時事有何不可

蔡梓瑜又表示,教師可以中立地處理,或把問題當作教材。就以烏俄戰爭為例,把相關時事作為教材,並可用於除公民教育外,如歷史、地理等科目的教學中。事實上,烏俄之間在過去發生了多次衝突,而歷史老師有責任教導學生正確的歷史,讓學生了解烏俄之間的關係,不同立場的表態等,並讓學生討論相關的問題。

蔡梓瑜指,烏俄之間的地緣政治,烏克蘭以及俄羅斯所出口的糧食,還有俄羅斯出口的能源等。今次戰事所帶來的影響如油價、金價上升,或導致加息、物價上漲等等都可讓學生討論。看似遠在他國的事,事實上與現實的民生息息相關。若教育不能觸及現實的民生的話,那就是離地的教育。

蔡梓瑜又稱,學生在掌握相關的信息後,或可建立起其自身政治的取態。對不同事件的看法、以立場行先或公義行先等價值觀上的取舍等,這些都是課本上所欠缺的。現時課本所提及的事件,大部分的都離學生太遙遠,一般都難以觸及。若以時事、戰爭等相關的影響結合起來,可作為一份相當好的教材,讓學生感受更加貼切。

先讓學生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

蔡梓瑜直言,澳門是一個受基本法保障言論自由的社會,直至今時今日仍然享有對於學術自由或對知識探索的自由。

對俄烏爭戰,蔡梓瑜不相信政府或學校會先預設立場,什麼可以講,又有什麼不能講,反而是取決於任教的教師,或個別學校對於政治敏感的議題有所保留或作自我審查的態度。

蔡梓瑜又指,其實相關的舉動並無阻學生吸收相關資訊,即使不看電視、新聞,在網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相關的訊息,假若有好學的學生自行查閱相關訊息,亦可得知事情的真相。

蔡梓瑜強調,自二戰後,這種誰大誰惡誰正確的作法,不論是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又或是衝突,甚至戰爭,已不被、亦不應被鼓勵。校方亦應該教導學生並非以暴力即可決定對錯以及解決問題,而是要透過對話、聆聽來解決問題。而這正正是現時的教育制度所祟尚的、學生應有的品德價值。他亦相信學習對話、聆聽或透過更多良性的討論,可以令學生成為更好的公民。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