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菜烹飪技藝、土生話劇及土地信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75595

時間:2021年06月10日 20:20

 

土地信俗入選國家級非文遺。(文化局提供)

國務院今(10)公佈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由澳門申報的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成功入選名錄。文化局表示,該三項申請能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不但提升非遺項目的認受性和保護力度,更展現和傳揚了澳門保存的中西文化和諧交融成果」。同時,肯定和突顯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文化定位。

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入選國家級非文遺。(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在其新聞稿指,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是澳門重要的文化傳統和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又指,該次成功申報「反映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亦有賴政府部門、非遺社團和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積極參與。局方將持續對本澳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識別、建檔、調查和研究等工作;同時繼續為非遺的保護傳承提供宣傳推廣的平台,落實推動澳門非遺「走出去」,進一步保護和弘揚本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土生土語話劇入選國家級非文遺。(文化局提供)

據文化局,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源於16世紀,以葡萄牙的烹調方法為基礎,融匯歐、亞、非的食材及烹調方式,菜品豐富,變化多樣,是澳門的地道美食,體現了澳門獨特的飲食文化,也是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見證。土生土語話劇是澳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戲劇,是土生葡人社群熱愛的舞台表演藝術,以戲劇演出作為平台表達對社會議題和熱點輿情的意見,話劇中使用土生土語作為表演語言,充分反映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市特質。土地信俗在澳門由來已久,數百年來澳門華人為保一方水土平安~鄰里和睦、家財旺盛、社區繁榮,以各種形式供奉土地公,形成了世代相傳的民間信俗,並以農曆二月初二的土地誕為年度重點活動,是促進鄰里團結,增進居民對社區認同感、歸依感的重要媒介,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在澳門一脈相承的重要體現。

澳門目前共有11項國家級非文遺

國務院2006年至今先後公佈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據文化局,累計今次新增3項目,澳門共有11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他為:由粵、港、澳共同申報的粵劇和涼茶製作技藝;由本澳獨立申報的木雕──神像雕刻、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南音說唱、媽祖信俗及哪吒信俗。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