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社批評青年政策矮化「批判」變「審辨」 教青局:批判有否定、對立、對抗、矛盾意味

即時報道

文:記者小聚

網址:https://aamacau.com/?p=67921

時間:2020年12月12日 10:10

青年廳廳長張敏輝

《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公開諮詢昨(11)結束,新澳門學社批評該政策欠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又指政府將現有青年政策已強調的「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作調整及矮化,例如將「批判思維」變成「審辨思維」。學社又批評文本不是培養青年成為人材而是「奴才」、「機械人」。青年廳廳長張敏輝昨(11)回應指,在出諮詢文本前聽到意見表示「批判這詞上一開始就有一種否定、對立、對抗、矛盾的意味。一開始嘅初衷就落咗呢度,亦聽取咗大家嘅意見。大家都係強調critical thinking 係獨立思想。」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和青年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聯合座談會。會後傳媒多番問及教青局用審辨思維替代批判思維的因由。張敏輝回應指,這意見是眾多的意見之一, critical thinking在英文的意思可以是批判思維或者是審辨思維 ,但兩者都強調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前題要謹慎、明辨是非,審辨思維字眼包含鼓勵年青人本身要有學問、豐富的知識先可以擴闊眼界,才可以思辨對錯、審慎,希望知行合一情況下去進行審辨。」

她又稱,諮詢期間收到社團朋友及部分市民的意見指審辨思維好過批判思維。「在聽完大家的意見,睇返詞嘅意思,審辨思維可能真係好啲喎。」問及當局的改變旨在為青年思維設限,張敏輝則回應指剛好相反,批判思維這詞限制了青年的思維。「審辨係希望青年豐富知識,獨立思想,同critical thinking內涵沒有相違背。」她又認為審辨思維強調理性的思辨、審辨的能力,比批判更到位。在諮詢期間亦得到「較強的認受性」。「八年前聽大家意見用呢個詞(批判),社會變遷今次再去聽番各方的意見,文本出嚟,我哋聽番返(審辨)嘅認受性亦都係強嘅。」

澳門一直都沿用批判思維,而且這詞在兩岸四地常見使用,問及當局知道有甚麼地區是普遍以批判思維取代審辨思維時,張敏輝則說「我都睇睇邊個國家用審辨取替批判」。她又呼籲大家無需太過膠著在用詞方面,表示教青局對諮詢期間收到的意見持開放態度。「無需太執著係唔係批判⋯⋯大家唔需要太過膠著這個詞上面。其實背後嘅意義係一樣嘅,坊間的意見都會考慮,最終看報告如何落墨。」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