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誰是 “DONA”?—— 其實,澳門沒那麼多「唐娜」

091 安居幾時有 來論 紙本月刊 藝文爛鬼樓

文:初雁

網址:https://aamacau.com/?p=66887

時間:2020年11月15日 12:12

最近聽到有人介紹:「何東圖書館原由一位名叫Dona的人所有,然後被富商何東買下……」噢,又是一個硬搬翻譯的「導賞」。

何東圖書館大宅的原屋主是Dona Carolina Cunha,但她的名字不是Dona,而是Carolina。 在葡語,“Dona”放在名字之前時,是對該位女性的尊稱,在這裡有類似「夫人」的意思。所以何東圖書館大宅的原屋主是「嘉洛蓮娜.官也(夫人)」,並非「唐娜」。在葡語的介紹中,有時候Dona會縮寫成D.,有時則會全寫成Dona。不了解葡語文化的人常有誤會。

這並非澳門唯一被誤稱作「唐娜」的人。一些介紹仁慈堂的旅遊文章會稱仁慈堂的創立人是葡萄牙的「皇后唐娜」。我估計它是指葡國的Rainha Dona Leonor。但同樣,這當中的Dona並非指其芳名是「唐娜」,而是尊稱。同是仁慈堂物業的Edifício Rainha D. Leonor,中文名字正是「莉娜大廈」,而非「唐娜大廈」。

作為曾經的葡人殖民地,澳門自是有不少地方以葡國皇室命名,Dona或Dom(對男性貴族與神職人員的尊稱)也見於澳門的街道或建築之中。例如「海角遊魂」瑪利二世皇后眺望台,葡文名稱是 “Miradouro de D. Maria II”。當中的D. Maria II就是瑪利二世(1819-1853,任內澳門被成為自由港,也來了亞馬喇。至於她是女皇還是王后,又是另一個問題), “D.”是Dona的縮寫。又例如也名「崗頂劇院」的「伯多祿五世劇院」,葡文名稱是Dom Pedro V Theatre。這名字的由來是當時葡萄牙的國王佩德羅五世(Pedro V,Maria II的繼承人)。Dom對他的尊稱,並非是他的名字。

其他的例子還有約翰四世大馬路Avenida de D. João IV、殷皇子大馬路 Avenida do Infante D. Henrique等。

其實類似的尊稱也見於其他歐洲語言,例如西班牙和意大利語。澳門一些設施的名字也有這樣的痕跡。例如鮑思高體育中心、鮑思高粵華小學等,是以天主教慈幼會神父鮑思高命名。「鮑思高神父」的葡文是D. Bosco,意大利語也是D. Bosco。當中的D. 在葡語是Dom,在意大利語則是Don(一些學校的介紹也會用Don Bosco),都是同一「家族」的字,來自拉丁語的Dominus。鮑思高神父的名字不是Don——他的英文名字是John(若望),意大利名字是Giovanni(神父在意大利出生)。

澳門有很豐富的文化底蘊,即便是簡單一個建築名字亦透露良多。澳門作為世遺城市、作為與葡語系國家的交流橋樑、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若自己的文化也未全面準確普及,仍有人向歐洲遊客講解時把Dona Carolina誤介紹成「唐娜」也實在失禮。但或許這也是澳門,空有葡人留下的建築,將之消費成旅遊產品,卻甚少深入了解其底蘊,於是一切變成空有其表的主題樂園。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