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談《日安》及《歡迎對話》

戲游花間 藝文爛鬼樓

文:(投稿)鄧志堅

網址:https://aamacau.com/?p=61593

時間:2020年05月28日 12:12

你還記得上次與至親吃飯與聊心事是何時嗎?如果答案是「最近」,那麼真的恭喜你,你是屬於幸運的一群。這些年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朋友慨嘆無法和家人好好溝通了,有些可能因為價值觀不合而爭執,但更多是在没有衝突的情況下漸行漸遠,當這種沈默習以為常後,對話便變得難以啟齒。本屆澳門影像新勢力的入圍作品《日安》及《歡迎對話》,都選擇利用攝錄機作為與家人的溝通橋樑,透過此次拍攝契機,與這些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展開暌違已久的深度對話,重新拉近彼此關係。剛好這兩部題材性質相近的紀錄片被放在同一單元播映,搭配觀看竟有加乘作用,不但彰顯親情無價的偉大,也呈現電影拍攝的奇妙力量。

《日安》是李卓媚導演繼《爺爺的老房子》和《棉花》後,第三部關於家人的紀錄片。在《棉》中曾出鏡的母親是新作主角,導演記錄了當荷官的母親日夜顛倒輪班生活(影片前段捕捉不少她在日間睡覺的畫面),令她們溝通變少。然而藉著拍攝,母親敞開心扉,細訴她的工作壓力和對婚姻看法。儘管導演提到母親對外較常裝出開心的一面,但明顯感覺隨著影片推進,母親確實變得比從前寬容開朗,甚至歡喜地拿著攝錄機記錄周遭瑣事,也不時直接流露對女兒的疼愛之情。影片後段記錄新冠肺炎疫情肯定是導演在開拍前未有預料的情節,但這正突顯紀錄片價值,抓住了社會最真實面貌。

何烱麟的《歡迎對話》,除同樣選擇以母親當主角外,還多加姑媽一角。導演在影片起首已闡明拍攝原因﹕摯親的離世令他想要記錄更多家人的畫面。特別喜歡導演在客廳對母親處事方式提出疑問的兩幕(餵狗食餸以及上香意義),這些寫實對話相信很多觀眾都有共鳴。透過日常相處片段的推動舖陳,讓後來母子在房間那段「史上最長對話」來得更加真摯動人。本以為影片會在導演對父母表達感恩之情的相片堆中作結,但後續導演母子間的語音留言以及與姑媽視訊,均顯示即使拍攝完結,對話也將持續下去,而這些噓寒問暖的話語也展現影片拍攝的療癒力量。

有人說,家庭相簿所放的全是開心的照片,畢竟只有開心的場合才想要留影,而不開心記憶就像不曾存在過一樣。不過在這兩部拍攝家人的紀錄片中,導演都不忌諱放入家人間爭吵、落淚的畫面,甚至葬禮的鏡頭,此舉不但強化角色立體個性,也提昇影片真實性,畢竟人生本是喜憂參半。兩片在尾段不約而同透過剪接方式,呈現自己和家人在不同地域做著同樣的事情,顯示親人之間總是心連著心,令影片劃下充滿盼望的溫暖結尾。

(相片由作者提供)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