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塑造黑熊吉祥物推廣保育 比製作標本來得更加實際

來論 黑熊BOBO事件簿

文:Dickson Lau

網址:https://aamacau.com/?p=50490

時間:2018年11月22日 1:01

1984年夏天(註1),有市民舉報一隻亞洲黑熊出現在褔隆新街的一間野味店,後來市政廳(現民政總署)巡查時發現該店並沒有申領牌照,避過屠宰烹煮之苦。市政廳相當人道,並沒有把小黑熊運往外地的野外放生,也沒有送到其他動物園,而是將牠寄養在二龍喉公園內,後來更成為公園最受歡迎的動物。在二龍喉公園居住了了三十多年的黑熊BoBo,於11月21日早上約11時離世。

數十年以來,BoBo陪伴澳門人成長,見證澳門的經濟發展。有不少澳門人更把BoBo當作親人、朋友一樣共同成長。BoBo離世後,民政總署計劃把牠製作成標本,但受到眾多的澳門市民批評及反對。有網民更表示,家中的寵物百年年歸老後,希望把牠送回大自然,並非製作成標本放在家中懷念。更有人建議,建設紀念館,或者銅像,用作推廣保護野生動物。

而筆者就有另一個提議,就是把BoBo打造成保育吉祥物。在過去,澳門及臺灣等地區的環保及保育的相關部門曾推出過不同款式的吉祥物,例如澳門環保局在過去幾年曾推出五款不同造型的吉祥物,參與各項的環保工作,包括「環境保護局吉祥物與您暢遊美食節」、「世界濕地日」等活動,宣傳源頭減廢、愛惜珍稀動物,以及愛護自然生態資源的訊息。在臺灣不同地區也推出過石虎、臺灣黑熊等的吉祥物,喚醒人類保護臺灣山林環境的意識,共同維護野生動物生存的空間。其中臺灣黑熊保育協會去年更推出臺灣黑熊代言大使「黑寶」,並籌建「東部臺灣黑熊教育館」。吉祥物在近年世界各地上十分流行,其可愛的造型可吸引更多人的目光,特別是現代的小朋友,他們都比較喜歡活潑、好動的卡通人物。借助吉祥物的宣傳,其效果可為事半功倍。相反,製作標本會減低市民的興趣,擔心BoBo很快被世人遺忘。

吉祥物對澳門來說並非是什麼新鮮事。除環保局的五款吉祥物外,近年旅遊局、社工局及勞工事務局等政府部門,以及澳門國際機場、澳門電力公司、澳門電訊等商營機構也先後推出其吉祥物,用作推廣活動,以及提升形象。而日本九州政府為推動本土經濟,於2010年邀請當地的作家及設計師設計出地區吉祥物「酷MA萌」(港澳坊間稱牠為「熊本熊」),在推出不到三年,其認知度已經是全日本第一。

因此,民政總署可以考慮將亞洲黑熊或BoBo打造成吉祥物,成為自然保育大使的成員,宣揚更全面的保育知識。同時考慮增設黑熊館,利用照片、影片、資料文獻等的方式,甚至建立銅像,打造成旅遊景點,讓市民及旅客對BoBo及黑熊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認識民政總署日常的綠化及保育工作,比製作標本開放給市民參觀更為實際。

在現今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小朋友比較喜歡有互動性的活動。隨著時代不斷變遷,教育及學習方式也正在轉變中,現時的幼稚園及小學也開始使用網上的互動應用程式進行學習,科學研究及科普教育也能夠透過這些互動教學取得更多的資訊。而製作吉祥物能夠與小朋友進行更多互動,把BoBo的保育精神繼續傳承給下一代。

註1:《澳門郵報》2018年11月21日,一篇由當年發現BoBo的記者夏禮賢Harald Brüning撰寫的文章指,救出BoBo的年份應為1986年。來源:https://goo.gl/s892Mq

(來論照登,不代表本媒立場)

訂閱每月紙本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