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屏幕,女孩在網絡遊戲裡認識了新朋友,在對話框裡彼此都聊得很開心,但當有天真的碰面,還是有一道看不見的牆,只因為她聽不到…..上周舉行的首屆澳門國際聾人電影節,除了有外地的作品,還有一班本地弱聽人士首次編導的短片。這部《別只看表面》講述了弱聽人與健聽人之間,如何從陌生到熟悉的友誼。
負責指導這工作坊的本地紀錄片導演林健均,前年應「風盒子社區發展協會」邀請參與香港的聾人電影節,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到澳門後在與其他聾人NGO團體討論,最終敲定舉辦工作坊及電影節。林鍵均覺得澳門在聾人的活動上比較傳統,主要以義工為主,他們能夠進行創作的活動比較少。或許正因為機會不多,林鍵均發現他們在學習上特別珍惜和認真。「一般的學生,特別是那些已經拍過一些小短片的人,比如說寫劇本大綱,可能就花一個晚上寫而已,但是對聾人來說他可能是用了一天的時間不停寫不停寫。」
林鍵均說,他讓學生在劇本上自由發揮,後來意外發現大家寫的內容都是在講聾人跟健聽人士之間的溝通隔閡或者相處出現的問題,「這可能是他們平日感到委屈,或者是被壓抑的地方,在溝通方面他們被擋住了,所以他們可能和其他健聽人相處的機會不多。」
透過鏡頭,聾人有機會思考自己要表達什麼,而健聽人也有機會去聆聽。
在電影節的映後座談上,來自香港的聾人電影導演張倬豪認為,聾人電影就是一個中間的媒介,打開一個窗口,讓外界了解聾人想法,他們的生活細節和文化。在他其中一部作品《Dictation》便是講述香港政府不支持手語教育的情況下,聾人孩子在學習上所面臨的困難。透過手語翻譯老師轉述,張倬豪說,「看到這部電影的聾人會想到自己的一些經歷,也讓健聽的人了解這些。」